《芍药谱》的主要内容,《芍药谱》导读

《芍药谱》的主要内容,《芍药谱》导读

《芍药谱》是宋代记述芍药的专书,共有3种。《宋史·艺文志》“农家类”均有著录。一种为刘颁撰。颁字贡父,清江人。《宋史》有传。颁于熙宁六年(1073)四月至广陵,与友人历览园圃,得芍药30个名种,写成此谱,并让画工描画下来,文词较质朴。这是古代最早的一本配有图谱的芍药专书。另一种为王观撰。王谱又称《扬州芍药谱》。观字达叟,如皋人。观于熙宁八年官扬州,在刘谱基上,另撰一《芍药谱》。花卉品种排列依照刘谱次序,分为上、中、下三品,另增加8种,不另列品级。序言讲述芍药栽培法,末附后论一篇。全书约1500字。还有另一种为孔武仲撰。武仲字常甫,新滏人,与刘邠、王观同时人。自序中说他在扬州讲学,记下芍药33种,写成此谱。所记品种,与刘、王二谱有异同。此书亦约1000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刘、孔二谱己无传本。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已指出,刘谱收在《事文类聚后集》卷30,孔谱收在宋人吴曾 《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中。王谱流传较广,版本有《说郛》、《百川学海》、《山居杂志》、《群芳清玩》、《珠丛别录》、《墨海金壶》、《香艳丛书》、《扬州丛刻》、《丛书集成》等。

3种《芍药谱》的自序中都记载了宋代扬州大规模的芍药种植。如孔谱自序记扬州“种花之家,园舍相望”,“园圃不可胜记”,“畦兮亩列,多者至数万根”。

在对芍药形态的描述,刘、孔二谱较为简单,王谱对芍药的植物学观察就较为细致。如刘、孔二谱仅简单记花的旋心、颜色、花冠,而王谱除此之外,对花冠的高度、直径、叶顶旋数、枝叶都有涉及。

孔谱自序已注意到扬州芍药独盛与风土的关系,说如扬州芍药移至别处,“一岁而小变,三岁而大变,卒与常花无异”。刘谱也强调地土的关系,说别的地方芍药品种薄劣,是因为 “芍药自以种传独得天然”。王谱自序则强调了人力的作用。认为洛阳牡丹与扬州芍药,“大小深浅,一随人力之工拙,而移其天地所生之性,间出于人间,以人而盗天地之功而成之”。

王谱自序记载了芍药的栽培方法。强调芍药到一定年限,要去除“老硬病腐”之根,然后“揉调沙粪以培之”,并去除故土;花的颜色深浅,与叶蕊之繁盛,与培壅剥削之力”很有关系。还记载了芍药的移栽法。

芍药在唐以前无名,宋始大盛于扬州,与洛阳牡丹齐名。这三种《芍药谱》的出现,为研究芍药在中国的栽培起源及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