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献通考》的主要内容,《清朝文献通考》导读
《清朝文献通考》是记载清前期典制沿革的政书。原称 《皇朝文献通考》,乾隆帝敕编。本书原系 《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乾隆三十二年 (1767),复敕以清朝独立成编,以嵇璜、刘墉等为总裁。后经纪昀等校订,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书。有清武英殿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万有文库》二集 “十通”本等。
嵇璜(1711—1794),字尚佐,一字黼廷,晚号拙修。江苏无锡人。雍正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刘墉(1720—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纪昀(1724—1805),字晓岚、春帆,晚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 人。乾隆进士。他 “文学负时望”,以 “学问优”,加四品衔,后擢翰林院侍读学士。累迁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主编《四库全书》 及 《四库全书总目》,后人将其著作编成《纪文达公遗集》。
本书300卷,共26门:依次为: 《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群祀考》,《宗庙考》,《群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系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
本书记事起清开国,终乾隆五十年(1785)。内容、分类与《续文献通考》基本相同,只是具体内容根据当时的制度略有增删、调整。其中,《田赋考》增 《八旗田制》; 《钱币考》增 《银色银值》及《回部普儿》; 《户口考》增 《八旗壮丁》; 《土贡考》增 《外藩》; 《学校考》增 《八旗官学》; 《宗庙考》增 《崇奉圣容之礼》;《封建考》增 《蒙古王公》等,皆以现有之制而加。反之, 《市籴考》删 《均输》、 《和买》、 《和籴》; 《选举考》删 《童子科》; 《兵考》删 《车战》等,皆以非当时之制而省。
本书取材多据档案、国史、实录、起居注、官修诸书、省修诸志及私人文集等。大致包罗了清朝前期和中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史料,其参考价值比肩于《清会典》。但 “清三通”的通病,是追求形式,不少史料相互重复。后人未对本书做过系统的文字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 1. 王树民: 《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
- 2. 陶懋炳: 《中国古代史学史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