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集》的主要内容,《中州集》导读
《中州集》是金代诗歌总集。金元好问编。因作者多集中于中州(泛指黄河中游地区) 一带,故名。书成于金亡以后,《遗山先生集》已著录。其版本有: 元至大三年(1310)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傅增湘跋)、明弘治九年(1496)沁水李瀚刻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本(佚名录,何焯批校题识)、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清寒松堂印本(佚名录,何焯批校)、《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七年(1881) 刊本、清光绪癸未 (1883)刊本、《四部丛刊》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董氏影元本) 等。
元好问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因他曾在遗山(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读过书,故自号遗山山人。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兴定三年(1219)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参与国家机要。金亡不仕,潜心创作与著述,并从事于“存亡继绝”的文化活动。所著除诗文集《遗山集》和《壬辰杂编》(佚)外,还编有《中州集》及《杜诗学》、《东坡诗雅》、《锦机》、《诗文自警》等书。
元好问不仅是一代宗工,以诗文著称的作家,同时也是 一位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对史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晚年为写金朝的当代史付出了巨大精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州集》就是他从事这方面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毛晋《中州集跋》云:“裕之避兵南渡,悼金源氏亡,誓不更仕,晚年以著作自任,曰: ‘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 乃筑亭(野史亭)于家,寒暑不出,有所闻见,随以寸楮细字纪录之,名曰《野史》,不下百余万言。《中州集》其采诗一种也。”而单是《中州集》的采集和编辑,就用了16年时间 (1233—1249)。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是应其好友冯子骏、刘光甫的请求,以右司商平叔所得邢州魏元道所辑《国朝百家诗》为基础,加上自己长期辛勤搜集的诗词,合编而成。共收金代249名作家的2259首诗词。诗为10卷;词附为乐府卷;卷首收录金显宗完颜允恭诗2首、金章宗完颜璟诗1首,不入卷数。 诗10集以十干纪之, 辛集 (卷8) 目录旁注 “别起”二字,所选诗人亦始于金初,似乎7卷以前为正集,7卷以后为续集。壬集(卷9)自马舜之下,别标诸相一门,列刘豫等16人;状元一门,列郑子聃等8人;异人一门,列王中立等4人;隐德一门,列薛继先、宋可、张潜、曹钰4人诗,而独标继先名,疑传写讹脱。癸集(卷10) 列知已3人, 曰辛愿、 李汾、 李献甫; 南冠5人,曰司马朴、滕茂实、何宏中、姚孝锡、朱弁。而附见宋遗民赵滋及好问父兄诗于末。序作于哀宗天兴二年(1233)。其例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以 《张建小传》为例,在记载其史传后,兼评其诗说:“其论诗云:‘作诗不论长篇短韵,须要词理具足,不歉不余,如荷上洒水,散为露珠,大者如豆,小者如粟,细者如尘,一一看之,无不圆成,始为尽善。’ 吉甫(张建字)诗虽不能尽如所言,然亦未为无所得也。”小传体例不一,或 一传而附见数人,如卷2张子羽下,附载僧可道、鲜于可、高鹍、王景徽、吴演等;或附载他文,如卷3党怀英下,附载《诛永滔诏书》之类;或兼他事,如卷2祝简下,附载所论王洙不注杜诗之类。当因珍视史料,故旁见侧出不主 一格。元好问编纂《中州集》的目的,“大致主于借诗以存史”。他在诗和史的结合上,作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尝试。《中州集》中的人物传,实际上也是记史和评诗相结合。《中州集》为254个作者立传:有官品的186人,约占总数的73%,无官职的68人,约占总数的27%。元好问就是通过为这些人写小传,记叙每个人的生平事迹,以及金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情况,阐发了他对史事的看法,对各家诗的评论,则是他论诗、论史的思想在为人写传中的具体运用,充满着史学的新的生机。因此,“元人撰修 《金史》,多本其所著”。
《中州集》所 “选录诸诗,颇极精审,实在宋末江湖诸派之上”,故卷末自题有“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及“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之句。《中州集》又把辑录的诗词,有机地结合在写诗史的体例之中,因而对于研究金代官制、科举、经济制度、历法,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文化都有重要价值。如在《中州集》 卷10《李讲议汾》中,详细记载了国史院内的编制、分工。李汾是元好问的至交,曾在国史院任职,由此好问得知国史院内况,录之于李汾传里。元好问生活在金末,因此,《中州集》中关于金卫绍王、宣王、哀宗时期,国家政局不稳,权臣当政,弑主暴民,蒙古军队入侵,宣宗南渡等等重大事件记载较多,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及评赞“足存 一代公论”。至于王士祯《池北偶谈》论其记蔡松年事,不免曲笔,则不过是白璧之微瑕。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家铉翁在《题中州诗集后》中的称述。他说:“遗山元子所裒 《中州集》者,百年而上,南北名人节士巨儒达官所为诗与其平生出处,大致皆录不遗。……片言一 善、残编佚诗,搜访惟恐其不能尽。余于是知元子胸怀卓荦,过人远甚。彼小智自私者,同室藩篱,一家尔汝,溟涬下风矣!呜呼,若元子者可谓天下士矣!数百载之下,必有谓予言为然者。”
明毛凤韶考评《中州乐府》云: “《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辈。虽当衰乱之极,今味其辞意变而不移,悯而不困,婉而不迫,达而不放,正而不随,盖古诗之余响也。”
《中州集》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断代诗史的新体例,辑诗以存史,并将论诗、论史运用到断代诗史的研究中,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1. 元房祺编纂的《河汾诸老诗集》(可视为 《中州集》 之补充)。
- 2. 林从龙: 《元好问与 〈中州集〉》,载 《中州古今》1983年第1期。
- 3. 张博泉、程妮娜、武玉环:《 〈中州集〉与 〈金史〉》,载《元好问研究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