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何集》的主要内容,《无何集》导读

《无何集》的主要内容,《无何集》导读

《无何集》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哲学著作。清熊伯龙著。本书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作者后裔曾加以增补。乾隆五十九年(1794)首次刊刻。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刻本;1925年,湖北沔阳卢弼曾据以影印。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标点本。

熊伯龙(约1617—1669),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湖北汉阳人;清初思想家。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强记,有“神童”之誉。年轻时“声噪东南间”。顺治五年(1648),中举人; 翌年,中进士,授国史院编修。由于政绩显著,晋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博学多才,知天文算学,通佛经,工律诗,楷法、篆隶、弓马、琴棋,无一不会。著作有 《谷贻堂全集》 (即《熊学士诗文集》)。

本书原12卷,现通行本14卷,系作者后代增补而成。第1至第12卷,卷目为天地、古今、鬼神、祸福、灾祥、感格、宜忌、人事、儒术、道教、杂家、百物;卷13别题为 《委宛续貂集》;卷14《勿广言集》。全书体例,一般在编目中凡标“篇”字者,是辑录他人之说,称 “段”者系自撰。在辑录之后,又以 “总评”、“附说”形式阐述己见。

本书阐述的无神论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论天人关系,作者认为“天不故意造作,自成天地大文章”,否定了天是有意志的万物主宰者的谬说。同时,又批驳了“天造人”说及天生圣哲、圣人先知先觉的观点;二,在形神问题上,继承了王充、范缜的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用推理的逻辑方法揭穿有神论的荒谬。三,批判宗教迷信。对道家方术神仙、佛教的因果报应、世俗的祥瑞谴告、信神怕鬼、禁忌、相术算命、卜筮巫祝等一一作了批判。

本书融会了两千年来无神论思想的精华,较深刻、全面地抨击了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与日常风俗习惯中的种种迷信思想,抨击了佛、道哲学,并初步涉及到了它们的某些社会根源。本书吸收了自然科学的新知识,从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对古代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本书内容庞大,失于烦琐;资料繁多,失于理论升华

《无何集》在熊伯龙卒后百余年才得以刊行问世,足见其思想之离经叛道,不为时容,历来对其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 1. 清熊伯龙: 《无何集》,中华书局,1979。
  • 2. 雷镇阊: 《熊伯龙》,载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 (续编·四) 齐鲁书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