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的主要内容,《卫生宝鉴》导读
《卫生宝鉴》是综合性中医著作。元罗天益著。撰年不详。《元史·艺文志》最早著录。本书原刻本已佚。元杜思敬编刊《济生拔粹》(丛书)时,曾收入本书。明永乐十五年(1417)杨荣、韩公达校刊此书,后亦少见流传。目前通行本系清李锡龄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校刊《惜阴轩丛书》时编入的刻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63年、1987年两次据此重印。
罗天益(约1220—1290),字谦甫,元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医学家。罗氏学医于著名医家李东垣门下,勤奋努力凡十数年,尽得其传。东垣临终,以所著之书相托。《脾胃论》、《兰室秘藏》,均有罗氏序言,并辑有《东垣试效方》9卷。东垣死后30年,祠奉如生。曾任职太医,治学注重临床实践,不尚空谈。曾谓:“余受学于东垣先生,先生授以《内经》要奥,仍授以制方之法,……凡古今名方,亲获者,类以成书。”由此可见其学术渊源与治学方法。另撰有《内经类编》、《经验方》,均已亡佚。
本书24卷,约30余万字。前有友人序言和自启。全书分4部分内容:卷1—3为“药物永鉴”,载文25篇,结合病案,辨析误治原因,以为后学警戒。卷4—卷20为“名方类集”,介绍各科常见病证,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精选古今效方766首。为方便读者掌握运用,详述这些方剂的组成、主治及服用法。是为本书的主要部分。卷21为“药类法象”,简述常用药物的性味、功能,是对张元素、李东垣药学理论的总结。卷22卷—卷24为“医验记述”,主要记载了罗氏本人的临证治验。另有 “补遗”一卷,系后人增订,选辑了张仲景以下一些名家治疗外感病的经验方。
本书为罗氏晚年所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元素、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但书中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特别是大量的医案记述,反映了作者在继承东垣学术经验的同时,有相当丰富的证治体会。本书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阐述发挥东垣脾胃学说。罗氏继承东垣的基本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人身之所本,对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多有发挥。东垣强调饥饿惊恐、劳倦等内素致脾胃内伤。而罗氏为太医,治疗对象不同,故多责之饮食自倍、饮酒无度或醉以入房等因素。并立 “食伤脾胃论”、“饮伤脾胃论”,阐发脾胃内伤须分饮食。对劳倦所伤,分虚中有寒、虚中有热分述之。二是详于三焦气血寒热辨治。对寒热病证的辨治,罗氏分上中下三焦和气分、血分而详加论述,条分缕析,见解独特。三是总结药误教训。通过病例分析,提出了无病服药易伤其正、用药无据玩忽人命、滥用苦寒损伤脾土、古方名实须当详辨等论点。
《卫生宝鉴》传东垣之学,对于研究 “补土派”的脾胃学说,是一部必读之书。同时以其理法俱备,条理井然,类集众多名方,详录临证效验,故对中医临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明清医著引录本书内容者颇多。其中关于三焦气血辨治的方法,对明清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