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贫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马克思批判蒲鲁东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论战性著作。全名为《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本书写于1847年1—6月间,7月初在布鲁塞尔和巴黎正式出版。中文译本收入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本书由两章构成。第1章主要是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初步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第2章主要是批判蒲鲁东改良主义背后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论,更全面更深刻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和策略。在此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他指出:“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时他还指出生产力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本身,而且“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在批判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庸俗理解时,还第一次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科学论断。此书是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之一。马克思曾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