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代表作之一。他曾担任美国统计协会会长和美国经济协会会长。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原为英文版,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全书377页。本书除前言外共有7章: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和变化;生产增长率与非常规费用;总产值中的部门份额(截面考察);总产值中的各部门份额(长期趋势);劳动力的部门份额(截面考察);劳动力的各部门份额(长期趋势);总结及互相关联。库兹涅茨根据14个发达国家持续长时期的总产值、人口和人均产值增长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增长率的长期趋势问题,他得出结论: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其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以后,人均产值的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库兹涅茨还认为,除了长期趋势以外,增长率还存在着4—9年的商业循环周期和18—25年的长期波动,后者即著名的“库兹涅茨周期”。为了了解生产和物价上涨率的短期循环与长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库兹涅茨考察了不同的经济循环理论,但他怀疑许多模型的应用性。于是他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消费函数”来解释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收入和支出过程,以加速原理来研究零售和批发交易中存货和销量的波动现象,并注意到了时滞效应。本书探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1)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增长后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2)在这些国家的总产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生产的部门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的变动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