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修道院》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18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斯丹达尔的重要作品。小说以虚构的巴马小公国为背景,反映1796至1830年意大利北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斗争。小说主人公法布里斯仰慕拿破仑,辗转到了前线,参加了滑铁卢战役。后来,他在姑姑琪娜(莫斯卡首相的情妇)的帮助下,到神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巴马大主教第一助理。他为追逐江湖女戏子出了人命案,只得逃出国境,后被莫斯卡的政敌骗回巴马城而被捕。他入狱之际,与监狱长的女儿克蕾莉亚相逢,二人一见倾心。法布里斯濒于被害,琪娜请求巴马大公帮忙营救。大公爱慕琪娜姿色,趁机要挟琪娜做他的情妇,哪怕只有一次,琪娜无奈,只得应承。后来,无罪释放的法布里斯被任命为巴马副主教,他在晚会上见到了已是克列桑齐侯爵夫人的克蕾莉亚。于是,他经常在侯爵府邸附近的教堂布道,以求见到克蕾莉亚。这对情人经常幽会的第二年,克蕾莉亚生了儿子桑特里诺。不久这对情人的儿子病死,克蕾莉亚悲痛万分,认为这是上帝对她的惩罚,悒悒而死。法布里斯此后到巴马修道院隐居,一年后死在那里。作品反映了当时宫廷的阴谋与斗争,抨击了专制统治的残暴。其情节跌宕起伏,心理刻画细腻,书中有关滑铁卢战场的描写,尤为精彩。《巴马修道院》被巴尔扎克称为“五十年来最美的书”。斯丹达尔还有长篇小说《红与黑》、《阿芒斯》、《拉弥埃尔》,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及一些著名游记。他被公认为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巴马修道院》有197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郝运的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