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郎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诗文集,40卷。生前即有家刻本,后又多种版本。作者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三兄弟中宏道名声最盛、影响最大,乃至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等人提倡写小品文,又曾一度形成现代散文中的“袁中郎热”,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袁宏道性情洒脱,喜爱山水,万历中进士,不喜做官,动辄辞职请假,总共在吴县知县、吏部郎中等任上做了五六年,但在任上时却是一个精明强干而又清廉公正的好官。
在那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的时代,袁氏兄弟自然感到焦虑痛,他们接受了具有激进思想的李贽,也看破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荒谬。袁宏道又天分极高、才情极盛,他不敢如李贽般耿介傲世,不敢于仕途政治上走险,于是,他的一腔热情、他的表现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宣泄到文学主张、文学实践中。他主张写诗文要“自己胸臆流出”,“要发人所不能”,“此真新奇也”。如《灵隐路上》诗,有“细鸟伤心叫,闲花作意飞”等句,不讲规矩,不避俗语。他的散文,特别是那些小品文,向来出名。如《徐文长传》文字活泼、性情彰露,鼓吹了一个落拓狂生;《西湖》重在表现主观感受,如依温偎软;书信中与丘长孺一篇语颇自然,真情真感,极可玩味。另外,他的集子中还有不少“正经人”不写,甚至写了也不肯入集的东西,如《觞政》、《瓶史》这些饮洒、插花类的文字,是作者抒写性灵的又一体现。
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发现袁宏道集中一篇书札和一首诗“有偏谬语”,当即下令“抽毁”。因为诗文中有“膻 ”、“犬羊”等辱骂蒙古人的字眼。怕由骂元人而及清朝,被认为指桑骂槐。尽管找不出“偏谬”的其他作品,也全部列入禁书一类。三袁之书全禁,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不为清人所容。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伯城笺校的《袁宏道集笺校》,共55卷,附录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