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神曲》是中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但丁的代表作。1555年威尼斯版本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合起始于悲哀的地狱结局于光明天堂之意。长诗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前两部1313年前后完成,后一部为作者1321年逝世前不久完成。长诗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通过作者“身游”地狱、炼狱、天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以及但丁矛盾的思想倾向。《神曲》充满着象征意义,黑暗的森林代表罪恶,光明的山顶代表理想境界,每部最后一行都以“星”为韵脚,象征由黑暗趋向光明,由卑下趋向高尚,由罪恶趋向至善。诗中深刻揭露了“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的黑暗社会现实。当时贪卑的教皇包尼法西八世还没有死,但丁提前把他倒栽于地狱,让烈火焚烧,其批判锋芒鲜明可见。诗中地狱分为九层,第九层放的是叛国卖主的人,第八层是贪官污吏、高利贷者、盗贼及罗马教皇。炼狱中是生前罪孽较轻的人,有骄、妒、怒、惰、贪、食、色7种罪过,经忏悔及净火烧炼可升入天堂。《神曲》通过诗人幻游,与著名人物谈话而几乎包罗中世纪一切学问。《神曲》表现了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歌颂人的才能,追求真理的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巧妙严整的结构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全诗分三部,体现神学的“三位一体”,每部33篇,加序诗共100篇,合“完全”之意。但丁的作品还有诗集《新生》、《诗集》,论著《飨宴》、《论俗语》、《帝制论》等。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由此可见但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朱维基的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