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写作于1863~1869年。目前,我国已有多种译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董秋斯的译本。小说以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包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和库拉金4个贵族之家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生活变迁为线索,着重描写了:俄奥联军和拿破仑军队在奥地利会战,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斯摩棱斯克大火、鲍罗金诺战役、法军进入莫斯科、莫斯科大火、俄军撤退、全民性的抗战,法军全面溃退、12月党人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深刻反映了不同阶级中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和心理状态。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品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的同时,也精心刻画了军事天才,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形象,并和个人野心家拿破仑作了强烈的对比。作品批判了以库拉金为代表的远离人民、漠视祖国命运的宫廷贵族,赞扬了罗斯托夫、包尔康斯基的爱国精神。通过安德烈、彼尔这两个理想人物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小说中的重大主题——俄国贵族的前途和命运。书中宣扬的“勿以暴力抗恶”的观念,则是作者哲学思想的概括。小说气魄雄伟,脉络清晰,情节纵横交错,结构完整统一。书中大量对照的手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小说叙述和政论结合,在客观真实的描述中,抒发着作者哲学的历史的见解,作者独特的心理分析和内心独白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作品中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俄罗斯自然风景画。
托尔斯泰以其漫长的一生相继创作了小说《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和剧作《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等一系列作品,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为浩翰而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