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明代长篇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三国英雄志传》、《三国全传》,简称《三国演义》。著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据考据,一般认为,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早年曾致力反元的政治活动。后专心于小说创作。主要著作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三国志演义》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三国志演义》以其恢宏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诸军阀间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小说开篇写东汉末年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酿成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起义被镇压以后,董卓专权,被诸侯所杀。曹操任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各个击破地方军阀,后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在三国不断的兼并战争中。魏国司马氏家族崛起。最终灭蜀、代魏、收吴,西晋遂统一天下。
《三国志演义》的创作倾向是“尊刘贬曹”。曹操、刘备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在曹操身上具有军事指挥家的才智、封建暴君的残忍、统治者笼络人心的手段,和权术者狡猾奸诈的个性,以及横槊赋诗的文才。做为封建统治者曹操具有雄才大略,然而当他错杀无辜之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道白,再现了他极端利己主义的本质。而蜀国君主刘备则是一个与曹操截然相反的形象。他讲义重德,恤民惜物。长坂坡大战之后,赵云将阿斗抱给他,他却把爱子摔在地上,因为重围之中负子杀敌,“几乎损失一员大将”。刘备身上体现了高尚美好的品德。但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诸葛亮是小说中备受作者推崇的人物。他是德才兼备的完人,智慧的化身。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大事。他呼风唤雨,巧布兵阵,为建立蜀国大业立下了卓绝的功勋。但由于作者过分的渲染,鲁迅称其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国志演义》另一突出描写的是“义”,这在关羽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小说写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虽曹操对其厚爱备至,并施以重金,但仍不为其所动。他对刘备忠心耿耿,直至兵败麦城而不谕。关羽成了历代“忠义”的楷模和化身。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赵云、黄忠、孙权、许褚、鲁肃、姜维等也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
《三国志演义》代表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虽采用文言创作,但语言浅近易懂、通晓流畅。雅俗共赏。小说结构宏伟,把近百年头绪纷繁、复杂多变的历史叙写得有条不紊,整饬严密。小说突出之处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整部书大大小小的数百次争斗写来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如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合抗曹的“赤壁大战”等等。《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也极具特色。它描写人物“以貌取神”,而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如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仅仅通过“声如巨雷”的3次大喝,便将张飞威武勇猛的性格活灵活现。其他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细节,都真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此书在明、清之际曾被明令查禁。
《三国志演义》最早为明嘉靖元年(1522)本,清代毛宗岗百二十回增删评点本是目前最流行的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据该本曾多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