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草庐》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刘备三顾草庐》简介|介绍|概况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元末明初罗贯中作。关于“三顾草庐’的本事,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出师表》亦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关于此事,时人亦有不同记载,魏鱼豢《魏略》便以为是诸葛亮径造刘备所。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引《魏略》并辨之说:“《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生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 “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裴辨,是。罗贯中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尽力铺染纷繁如织的文字,写成了妙趣横生的“三顾草庐”的故事。今人吴功正说:“诸葛亮让刘备三次造访,‘千呼万唤始出来’,他是有意考验对方求贤的诚意。一旦他认识到对方确有诚意,便毫不保留地公布了自己酝酿既久的三分天下论,义无反顾地跟随刘备创建大业。……隆中对策,使刘备顿开茅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了如指掌。他对魏吴利弊的解剖,透辟精到,他所寻求的是犬牙交错形势中的可乘之隙,对于政治流浪汉式的刘备不足以作为一支独立的抗衡力量存在,只能檐下借居,利用魏吴矛盾,把吴视为‘可用为援’的力量,联吴抗魏,鼎足三分,徐图天下。诸葛亮的剖析是何等精辟,足见他高卧隆中而目瞩天下的胸襟、智慧。他为刘备勾画了一幅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为使这幅蓝图成为现实,诸葛亮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演出了生龙活虎的话剧。然而,对于他辅佐的对象来说,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是与皇族沾亲搭故的皇叔身份,人马稀少,到处流浪,事实上又正是这位皇叔爷率先破坏了蜀吴联盟,撕破了诸葛亮用心血描绘的蓝图。在群雄竞起的三国风云中,诸葛亮可以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他跟随刘备跨出草庐,是演出政治、军事话剧的开始,又何尝不是启开了他一生悲剧的帷幕?!”(《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今人艾新月说:“笔者不赞同某些评论所言:诸葛亮故意不见刘备以考验其心意诚否。这样就把诸葛亮写低了。这里作者越写先生志向恢宏,高洁,无意于功名,那后面‘鞠躬尽瘁’的行为才更可信。从开始孔明闻徐庶荐举之言而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到司马徽反对徐庶‘何又惹他(指孔明)出来呕心血也?’都说明孔明并没看重一般的权贵相邀。因此,尽管徐庶推荐,他并没把刘备放在心上。所以刘备一顾不遇,极为自然。以孔明之高洁反衬刘备求贤之诚。”(《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三顾草庐。”一节集中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表现了诸葛亮等待明主,隆中决策的恢宏胸怀和杰出才能。情节曲折动人,跌宕多姿。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色彩,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卧龙冈清静幽雅、极富自然情趣的环境,就很好地揭示了孔明旷达、淡泊、高雅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