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曹丕·三王冢
亦题《三王墓》、《干将莫邪》、《眉间赤》、《眉间尺》。三国魏志怪小说。曹丕撰。原载《列异传》,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鲁迅《古小说钩沉》、郑学弢《列异传等五种》皆辑录。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录入。故事叙写干将莫邪事。干将,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剑工。莫邪(yé),或作镆耶,干将之妻(一说为干将之名)。关于干将莫邪事,战国已有传说。《战国策·赵策三》说:“吴干将之剑,内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荀子·性恶》记有“干将、莫邪古之良剑也”。《庄子·达生》曰:“复仇者不折镆、干。”干将、莫邪已由人名流传为良剑名。《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则各记有干将为吴王阖闾、为楚王作宝剑事。刘向《列士传》(《北堂书钞》卷一二二引文)、《孝子传》(《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文),《吴越春秋》(《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佚文)等,皆记有干将被杀、其子复仇事。暴君为垄断宝剑和抬高宝剑的价值,往往不惜杀害剑师,使之不致流亡他国,再去为他国,尤其是仇国的国君造剑,这就为献剑、藏剑和儿辈持所藏之剑为父报仇的神话传说提供了现实生活的依据。这篇《三王冢》就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综合前传干将、莫邪、眉间赤故事,而衍饰编写成的。故事叙述: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雌雄,为天下名剑。干将欲以雌剑献于王,而留其雄剑,即谓其妻莫邪曰:“吾藏雄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其松生石上,剑即在其中。君王若觉察藏剑之事,定杀我。尔若生男孩,以事告之。”楚王得雌剑,果然发觉未献雄剑,即杀干将。其妻后生男,名赤鼻,具以前事告于赤鼻。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而竟于屋柱之中得之。时楚王梦一人。其眉广三寸,说要复仇。于是楚王悬赏捉拿宣称要报仇的人。赤鼻乃逃到山中,遇一侠客,侠客欲为之报仇,赤鼻即砍头自杀。侠客即带赤鼻之头去见楚王,并让楚王以镬煮其头,而头三日三夜在镬中跳动,煮不烂。楚王即往观之,侠客趁机以雄剑径砍王头,王头堕于镬中。侠客也自刎,头亦入镬。三个头在镬中都煮烂了,分辨不出是谁之头。于是楚臣则把三头分葬之,名曰“三王冢”。作品通过干将铸剑而被楚王杀害,其子赤鼻衔父遗命复仇,自杀托头于山中侠客,而客终杀楚王的故事,深刻地暴露了统治者的残暴罪行,表现了被压迫者抗暴除恶的斗争精神和立志复仇的无畏气概。小说故事结构完整,情节紧凑,以复仇为线索,以悲壮为基调,构设波澜起伏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干将、赤鼻不屈不挠的反抗形象。作品写干将铸好雌雄二剑后,即预见到自己将被楚王杀死;于是,他临危不惧,镇定理智地嘱托妻子,抚养遗孤,将来复仇;并且机智地藏好了雄剑,留下了复仇时的斗争武器。赤鼻长大后,誓报父仇。作品以“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的侧面烘托之笔,展示了赤鼻复仇的坚强决心和急切愿望。因楚王“购求甚急”,他便逃到朱兴山中,因所遇一侠客答应能替他报仇,他便勇毅果决地“刎首”自杀。后来他的头在汤锅中煮“三日三夜跳不烂”。这种浪漫主义的描写,表现了赤鼻至死不渝的复仇个性。对山中侠客计杀楚王并亦自刎的描写,则是对干将赤鼻父子二人反抗性格的补充。这种补充描写,不仅使作品结构完美,情节跌宕起伏,而且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被压迫者同仇敌忾的反抗精神和沉着机智的斗争胆略。“干将赤鼻”故事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很大。《搜神记》卷十一《三王墓》祖述本篇而文又甚详,并衍饰出“眉间尺”(即赤鼻)与山中客如何计商而杀楚王及眉间尺“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等情节,更加突出了眉间尺的复仇性格和斗争精神。晋人萧广济的《孝子传》专写有《眉间尺》故事,又演化出干将莫邪以楚王夫人所生一铁,铸为雌雄二剑,而剑常“悲鸣”的情节(《烈士传》已开其端,见《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十五《前出塞九首》其八“雄剑四五动”杜修可注引文),浓化了故事的悲壮气氛。唐陆广微《吴地记》记有“干将门”之来历事。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二《宋州·宋城县》记有魏惠王“为眉间赤、任敬所杀,三人同葬,故谓之三王陵”事。同书卷四十三《晋州·临汾县》记有“煮眉间尺,镬翻,因成‘翻镬池’”事。鲁迅据此故事,创作小说《铸剑》,精彩地描写了汤镬中展开的“两仇”〔眉间尺与黑色人(山中客)〕共“一夫”(即楚王)的战斗场面,一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作家的想象和夸张,被形象地反映了出来。今浙江省有莫干山。江苏苏州市有干将坊,河南商丘市、安徽芜湖等地也有干将故事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