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简介|介绍|概况
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作。清冯镇峦说:“负气者固足贾祸,而千古英雄短气,男儿垂头,皆溺少妇之人,岂特与良友偕隐不从哉?”(《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何守奇说:“前幅可为负气者戒,后幅可为溺少妇者戒。周生两遭磨折,逼入死港,不得不废然思反矣。”(同上)清但明伦说:“前幅写成肝胆照人,真诚磊落,后幅写成幻形度友,委曲周旋。气局纵横,笔墨恢诡。至周先以牧佣之微嫌,不能自忍,几坏身家;继则人已弃予,而犹溺之而不忍弃;颠倒至此,何从识自己面目乎?梦者以为真,真者乃以为梦。幸有良朋,反复警唤,半生懵懵,乃忽焉醒耳。‘忍事最乐’一语,从阅历中得来,回顾而出之,所谓‘回头是岸’也。即借此收束全文,通篇线索,一丝不走。”(同上)今人廖苾光说:“这是一篇表现道家思想的故事。过去的评论家对此篇,也各有他的看法。如冯镇峦……把男人的过失,推到女子身上去。何守奇……好象是在指责男子,实质还是把女子作男子的玩具,是从贱视女子的思想出发的。……但明伦特别重视‘忍字最乐’,认为是从阅历上得来。可是这也要看对什么事,忍到什么限度,如果遇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还是‘忍字最乐’,那乐就将变成苦了。……这篇的要点是反映官场黑暗,是非不分,通过成生和周生之品,痛斥官宰如强寇,以权势压人,如狗之任人嗾使,说邑令为朝廷官,非势家官。骂得何等尖刻,何等痛快!这虽然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实际上是作者对社会的抗议!可是当成生急朋友之所急,出朋友于患难,充分发挥儒家所倡导的信义,救出周生之后,理应对原无皂白的强梁世界,进行斗争。然而却事不出此,反而世情尽灰,招周入山修道,不复游戏人间。这是蒲松龄时代思想的矛盾,也是他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时候,用幻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贯办法。”(《聊话〈聊斋〉》)此篇叙述周生遭受诬陷,身系囹圄,挚友成生锐身自任,为其申冤;后成生世情尽灰,招周生偕隐的故事,表现了世道险恶,及早归隐乃避祸之道的思想。这和《聊斋志异》多数篇章所表现的抗击浊世,不屈不挠的进步思想相比,显然是消极的。但篇中写周生被迫害一段,却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深刻揭露:官绅勾结,诬良民为海盗,大加搒掠,必置于死地而后快,所谓执法的最高院台照样庇护豪绅,遂使周生的冤恨最终得不到彻底申雪。“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这是作者借成生之口抒发的愤世之言。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