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悲陈陶》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唐杜甫作。清钱谦益《杜诗详注》:“至德元载十月,房琯请为兵马元帅收复西京。辛丑,与贼将安守忠战于咸阳县之陈涛斜,官军败绩。时琯用春秋车战之法,以车二千乘,马步夹之,既战,贼顺风扬尘鼓噪,牛皆震骇,因缚蒭纵火焚之,人畜挠败,为所杀伤者四万余人,存者数千而已。”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伤主帅之轻敌也。贼势方张,而驱民猝斗,致四万义军,没于一战,所谓将不知兵,以卒与敌也。幸而唐德在人,倾都系望,此国祚终赖之以恢复欤。曰‘野无战声’,见不战而自溃也。”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陈陶之悲,悲轻进以致败也。官军之聊草败没,贼军之得志骄横,两两如生。结语兜转一笔好,写出人心不去。”今人余恕诚说:“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唐诗鉴赏辞典》)。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由于主帅房琯指挥不当,致使官军四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时杜甫仍困居长安,消息传至,乃援笔而作此诗。诗篇发语沉痛,深切哀悼义军的惨死;满腔愤怒,抗议叛军的狂妄,流露出对主帅指挥无方、轻敌致败的谴责,表达了作者和长安人民的痛苦与期望。此诗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重在抒写作者的主观感受。 “野旷”二句写景肃穆,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景悲情痛;采用对比手法,“官军之聊草败没,贼军之得志骄横,两两如生”(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形象鲜明,触目惊心,感染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