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霍英东《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展望》

[中国]霍英东

只要我们全体香港同胞努力前进,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固然必将日益发展,香港的繁荣也可以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演讲词】

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颇为密切。但长期以来在贸易关系方面的发展却不是全面性的,主要是香港从内地输进主副食品、原材料和半制品,港货输往内地则长期来都为数甚微。直至1978年国内实行开放政策后,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港货输进内地和港商到内地投资才逐渐多起来。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在近6年来不断发展、不断充实,有如鲜花盛开。

对外开放是祖国经人大通过而定下来的长期政策,几年来通过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和各种实践,充分证明这个政策是正确的,是有利于四个现代化的。为此国务院进一步宣布,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并于1984年11月中在香港举行了一个全部开放城市的投资洽谈会,以便加速中外经济合作的步伐,从而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

这次投资洽谈会的热闹情况,以及收到的成效,的确是颇为令人鼓舞的。开幕时参加介绍会的人数超过3200名,头3天参加洽谈的客商每天达1000人左右,其中港商占一半。洽谈的结果,签订的协议书、意向书和草签合同共达数十宗,主要方式是合资或合作经营,比近两年10多个省市举办的洽谈会所取得的总成绩还好。

这个投资洽谈会令人鼓舞的情况,预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将日益发展。其实客观存在的有利因素还不少,我想趁此机会简单地谈一谈。

就经济地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上述14个开放城市和有关的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现代化的开发上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等较为充实。同时,这些城市一向是我国沿海和内地的对外吞吐港口,它们无论在市场和资源上都有颇大的潜力。

单就这广阔的地区和其所拥有的人口来考虑,需要发展的交通、能源、码头、仓库、电讯、学校、医院、住宅和其他生活需要的设施就非常之庞大复杂,可供投资合作的项目多得很。譬如,按平均1万人有铁路1公里、公路1万米来计,这个地区就需要建筑铁路34500公里和公路34。5万公里。又按10人有1千瓦的电力设备计,则这个地区需要的发电设备就达3450万千瓦,相当于香港两家电力公司目前全部发电设备总发电量的八倍。

在这个地区的经济逐渐开发后,居民的消费力肯定会随着不断增加。假设目前这个地区的居民每人每年平均消费人民币800元,如以每年增加一成计,数年后复数增加到每人每年平均消费人民币1600元,即增加一倍,是非常可能的。这样增长的数值达2760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即是说人民购买力的大大提高是可以预卜的!

这几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沿海开放城市及其有关省份的经济潜力,其有利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发展是非常明显的。我以为还值得乐观的是,国内配合开放政策的措施愈来愈多,一步一步必将越来越接近完善。例如经济改革,首先在开放城市实行,各行各业的自主权大大扩大,预料官僚主义作风将大为减少,工商贸易的经营方法更接近香港的经营方法。国家明文规定放宽这些城市利用外资建设的审批权限:(1)对生产性项目,凡属建设和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产品不要国家包销,出口不涉及配额,又能自己偿还本息的,天津和上海两市可以自行审批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大连市可以自行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其他开放城市则可审批5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2)对非生产性项目,凡属主要靠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进口器材建设,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不论其投资额多少,都由各开放城市自行审批。

此外,对外商到这些开放城市投资的优惠待遇,新规定的有几点:

1。上列生产性企业,凡属技术密集型的,或外商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或属于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项目,报经财政部批准,企业所得税可减为按15%的税率征收。

2。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生产和管理设备、建筑器材,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输入的原材料、元器材、零部件、包装材料等;进口自用的交通工具、办公室用品、外商输入安家物品和自用交通工具,都免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同时这类企业的产品出口,免出口关税和有关工业的工商统一税。

3。上述各类企业,确系由外商提供先进工艺、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或生产我国有需要而目前不能生产的产品,或生产我国虽有生产但数量不足、质量及性能达不到先进水平的产品,可以允许其产品有一定比例内销。

4。对于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并提供这方面先进技术的中外合资、合作或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除享受上述优惠待遇外,其企业所得税一律减为15%的税率征收,其所得的合法利润得免征汇出税汇出。

香港和内地的贸易,近年来蓬勃发展,1984年也不例外,头10个月内地输入港产品8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而且取代了英国的地位,跃居港产品第二大市场。经港转口往内地的外国货共值205。14亿元,从内地输进的国货共值460。3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28%和39%,在本港转口和进口贸易中均居首位。

1984年外商在港投资颇为活跃,据工业署透露,截至9月止,投资总额达114。48亿元,比1981年8月增加了63%。该署又说,在未来一年至一年半内将有25家至30家外国公司在本港设厂,仍在洽谈设厂的则有400多家。年内已经在港设厂的外资,包括和港商合资的工厂已有17家,投资额至少超过3200万元。

关于香港前途的中英协议,中英两国政府均已通过,并由两国政府派出的代表在北京正式签字了。今后香港的局势必将愈来愈稳定,相信今后利用香港作为发展对华贸易和进行经济合作的基地的外商一定越来越多,从联邦德国和日本一些大银行在港成立分行,以及美、加、英、法等国的大企业来港设分公司的情况来看,香港的繁荣和香港内地经济关系的日益发展是毋须怀疑的趋势了。

国内14个城市和海南岛的开放,数以千计的工商单位获得颇大的自主权,对香港来说,在短期内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不少商品的价格可能比较混乱,因为国内许多工商业单位都没有经营国际贸易的经验,同时缺乏贸易人才,更加以交通运输本来已经颇为挤迫。应付这些需要和解决这类困难,国内虽然早已着手筹划进行,但和真正解决问题还有时间上的距离。这一点如果港商在思想上先有认识,洽谈生意时多提意见,审慎处理,预料慢慢可以走上轨道。

总之,我相信香港保持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是不会变的,国内要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是肯定的,在这么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政治经济气候下,只要我们全体香港同胞努力前进,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固然必将日益发展,香港的繁荣也可以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鉴赏】

从水上人家的穷孩子,到国际知名的企业家、亿万富翁,跻身世界经济强人之列的香港大企业家霍英东(1922—),为国内外许多人所熟知。霍英东的成功在于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刻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霍英东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他不仅对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积极献计献策,而且在体育、教育、福利、儿童、救灾等事业中,作出了一系列爱国爱乡的豪举,受到了内地,尤其是家乡人民的敬重。

这篇演讲作于1985年初,正是香港回归祖国迈出实质性一步之时。1982年9月,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谈判。邓小平会见前来参加谈判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表明了中国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此后,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邓小平反复阐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并直接指导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1984年9月双方就全部问题达成协议,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样,“一国两制”的构想开始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化。

霍英东在演讲中热情地肯定了祖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是有利于四个现代化的”。由于对外开放,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才“不断发展、不断充实,有如鲜花盛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霍英东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对祖国的前途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以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作为切入点,认为这些城市占有广阔的地区和拥有众多的人口,开放初需要大力发展交通、能源、码头、仓库、电讯、学校、医院、住宅和其他生活需要的设施,给香港商界提供了很多的投资机会。他又进一步指出,这些地区开发之后,居民消费水平就会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购买力提高,又给香港商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一切都有利于香港和内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再加上配合开放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同时也更加完善,更有利于香港和内地的合作与发展。他还列举外商到开放城市所享受的四个方面的优惠待遇来说明条件之优厚,机会之多,以及发展前景之广阔。香港通过与内地的协同发展,会更趋繁荣昌盛。所以,香港商人看好祖国,世界各国的商人也看好中国。

作为企业家,他的演讲注重数字,注重事实,通篇演讲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满务实精神。他用数字和事实阐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用数字和事实来分析沿海开放城市的具体情况,从经济地位、市场、资源、人口、交通、学校、医院、住宅等状况来计算这些地区居民的需求,再计算出实际的消费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广阔的市场背景。这种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科学说话,进行鞭辟入里的中肯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对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合作和贸易更加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