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与开拓期
中国古典小说至宋元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又出现了分支发展、交叉融合的态势,是在发展与变化中开拓前行的。
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第一个文言小说创作的高峰期是在唐代。宋元时期,文言小说仍然沿着前代的轨迹向前发展。与唐代小说相比,它的审美追求、叙事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诸如由偏爱诗意风流、迷恋奇异传闻、着意高风逸调变为钟情儒雅气韵、侧重历史生活、凸现理性智慧,由淋漓尽致的热烈渲染、跌宕有致的华艳铺叙变为简淡妙远的随笔描摹、平稳庄重的冷峻评述等。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唐人以前记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道出了不同时期小说的差异。而枯瘠的想象力、缺失的激情、板滞的情节结构、疏于文采的词句,以及令人感到压抑的道德训诫,成为宋元文言小说较为普遍的弱点。虽然这一时期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不是很高,但是,数量和种类繁多,在中国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宋元小说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话本的产生和兴起。这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带有“改朝换代”的革命性质,是小说步入开拓期的标志,如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所言,它“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语体的角度看,中国古典小说有两大体系,一是文言小说,二是白话小说。宋代以前只有文言小说,宋代以后文言、白话两大小说系统既各自独立地平行发展,又互有交叉,相互渗透。如果说文言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唐代传奇的话,那么,白话小说的成熟形态则是宋元话本和章回小说。所以说,话本的产生和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发展格局,不仅使小说呈现出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面貌,提升了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为长篇小说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小说在迈步前行时,得益于统治者对前代学术文化的总结和发扬,其直接影响就是太平兴国年间,由宋太宗敕命修撰的皇皇巨着《太平广记》。该书由李昉监修,汇集了扈蒙、李穆、汤悦、徐铉、宋白、张洎等十一位名臣儒士修撰,他们在前代经史子集、遗文秘籍中爬罗剔抉,共采录古籍四百七十五种,成书五百一十卷(含目录十卷),卷帙浩繁,广博宏富,堪称稗史综录、小说渊海,不仅为保存宋代以前的文言短篇小说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宋元小说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和绝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