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简介|鉴赏

《何典》简介|鉴赏

清代长篇白话讽刺小说,十回。又名《绘图第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上邑(今上海一带)张南庄作。小说写于乾隆、嘉庆年间,最初仅以稿本传世。光绪戊寅(1878)年,由海上餐霞客和缕馨仙史首次刊行。一九二六年,刘半农对光绪本进行整理、标点,并请鲁迅作序,由北新书局再版。现有工商出版社据北新书局版重印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

《何典》是一部借鬼域影射人间的作品,如鲁迅所云: “在死的鬼画符和鬼打墙中,展示了活的人间相”。故事梗概:阴山脚下三家村内,有一个名叫活鬼的土财主,已过中年尚无子息,为此千里迢迢往孟婆庄五脏庙求神。不久其妻雌鬼感梦而怀胎,生下儿子活死人。活鬼请戏班演戏庆贺,山大王黑漆大头鬼看戏时打死了人。 三家村土地饿杀鬼,是个要钱不要命的贪官,早就垂涎于活鬼的家财,借机把活鬼严刑拷打后关进暗牢,幸亏邻居六事鬼帮助疏通求情才放出。活鬼出狱后,闻知被勒索了大半资产, 心疼至极,大病一场,不治而死。雌鬼因耐不住寂寞而再嫁,不料招赘上门的刘打鬼吃喝嫖赌,把家产挥霍一空。雌鬼因此闷气塞胸, 生臌病死了。儿子活死人在流浪途中,得蟹壳里仙人指点,拜鬼谷先生为师,学到治国安邦的本领,并从色鬼手中救了臭花娘,二人结为夫妻。色鬼又抢来民女豆腐西施,却被老婆畔房小姐打死。命案告到枉死城,城隍饿杀鬼不敢惹太师之女畔房小姐,便嫁祸于人,囚禁了黑漆大头鬼。黑漆大头鬼的伙伴青胖大头鬼率众救人,攻破枉死城,杀了饿杀鬼。两人遂自称杜唐天王和百步大王,直逼鄷都城,欲与阎王争天下。这时,活死人揭了阎王的招贤榜,平息了荒山众鬼的闹事。班师后,阎王特封蓬头大将,辅佐朝政,成为阴间社会的栋梁。

《何典》一书,写于清代由盛而衰的乾嘉之际,作者对黑暗腐败的治道极为愤恨,对世人的趋灸附势和萎靡不振又满含悲哀,因此创作了这部犀利酣畅、借鬼说人的小说,以倾泄心中一腔郁闷之气。作品以土财主活鬼一家为中心线开展描写,锋芒刺及社会的许多角落:如对贪官饿杀鬼谋财害命的怒责,对无经世致用的书生白蒙鬼的讥嘲,对仗势横行的污吏催命鬼的针贬,以及对识宝太师、 畔房小姐、色鬼、六事鬼、 刘打鬼等人的刻划,都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尤其是活死人的形象:他抛弃酸溜溜的子曰诗云,拜鬼谷先生为师,学得满腹文韬武略,并在朝廷危难之际,凭胸中才学,经世致用,定国安邦。作者在这一中心人物身上,倾注了对古代儒家理想中标准型人的渴求之念,实际上是有感于现实政治腐败无能的反光,是对腐儒误国的深深失望和愤慨。关于书的核心思想,鲁迅在一九二六年再版题记中有一段精当的论断,他说: “至于书呢?那是:谈鬼物正象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三家村的达人穿了赤膊大衫向大成至圣先师拱手,甚而至于翻筋斗,吓得‘子曰店’的老板昏厥过去,但到站直之后,究竟都还是长衫朋友。不过这么一个筋斗,在那时,敢于翻的人的魄力,可总要算是极大的了。”在小说发展史上, 《何典》继承了反映世情的社会讽刺小说的优良传统, 虽然尚不及《儒林外史》深厚,但其成就不容轻视。

《何典》作为小说史上著名的方言小说之一,在运用方言方面的造诣是突出的,不仅在人物对话中夹杂方言,全书几乎都由俚语构成,又巧妙地将飘逸的语句和俚语衔接,形成一种洒脱而极富韧性的语言风韵。如第四回,六事鬼劝雌鬼招赘刘打鬼,上句说“与他肉面对肉面的睡在一处”,下句却接“也觉风光摇曳,与众不同”,使人觉得风格别致。其次,小说还围绕情绪中心,有意构成很多转义和借义,如“搲迷露做饼”原义是妄想,小说却以“饼”字为双关,转用作点心之名。全书这类用法所占比重很大,而且运用自如,使作品显得空灵流走,读来觉得兴会淋漓。《何典》在语言表现上的成就,给作品带来了酣畅老辣的行文风格,而这一特征与借鬼嘲人的世情讽刺内涵相揉合,便出现了绝佳的效果:乍看漫不经心,信口说去,而实际上不光轻松诙谐,妙趣横生;其内藏的利刃,也是足以令被针砭者冷汗透背,原形毕露的。在中国小说发展的历程中, 《何典》独特的艺术表现对后人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作品的不足处在于:全书大量运用苏、沪一带方言,而且俚语、土语极多,活用频率又高,使读者面受到很大限制,即使吴语区读者也颇有不便感。在内容上,作者对色情情节渲染稍多,有津津乐道的滞重感,易导致偏离主旨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