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晋演义》简介|鉴赏

《东西晋演义》简介|鉴赏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封面题《绣像东西两晋全志》,目次却题《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西两晋志传题评》。在文的西晋部分,称《新锲重订出像注释西晋志传通俗演义题评》;东晋部分,谓《新锲重订出像注释通俗演义东晋志传题评》。分西晋四卷,故事一百十六则;东晋八卷,故事二百三十一则。不标回数。正文前有“西晋纪元传”,“东晋纪元”,“附五胡僭伪十六国纪元于后”。正文书题下署“秣陵陈氏尺蠖斋评释”,“绣谷周氏大业堂校梓”。首雉衡山人(即杨尔曾)序。每卷有插图四五幅,记绘工曰“王少淮写像”。这是现存最早的明万历四十年周氏大业堂刻本。同书有带月楼、碧梧山房、文光堂、英德堂、广百宋斋、映旭斋清等刻本,以及光绪二十二年上海石印本。

从现有藏书中发现,尚有明刊十二卷本的别本《东西晋演义》:一为武林刊本、世荣堂刊书名《新镌东西晋演义》。十二卷五十回。东西晋不分叙。前附图,颇精细。明杨尔曾编。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 “泰和堂主人参订”。另一为三台馆刊本,书名《新镌全像东西两晋演义志传》。十二卷五十回。题署“双峰堂主人鉴定”, “三台馆余氏梓行”。其文字与武林刊本相同,实是一本。原刊本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嘉庆四年敬书堂覆明本。

《东西晋演义》如果分为《西晋演义》和《东晋演义》,也可以单独成书的。这与《东西汉演义传》(即《西汉演义传》、《东汉演义传》)、《南北史演义》(即《南史演义》、《北史演义》)、《两宋志传》(即《南宋志传》、《北宋志传》)相似。

《西晋演义》叙述司马炎于公元二百六十五年代魏称帝,定都洛阳。晋武帝死后,其子司马衷坐帝位。惠帝十分懦弱,大权落入贾后手中。司马氏诸王不满贾后专政,引起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南方不断爆发流民起义,北方五胡贵族乘机而起,建立政权。至公元三百一十一年,由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将领刘曜等攻陷京城,三世怀帝被俘,解送到汉国都城平阳不久遇害。凶闻传入长安,百官举哀,拥立太子邺加元服而即帝位,是为愍帝。但到了公元一百一十六年,刘曜占领长安,愍帝被押到平阳,一年后也遭杀戮。西晋就此灭亡。共历四帝,五十二年。

《东晋演义》记述西晋亡后,出现南北对峙局面。北方先后涌现二十多个政权,通称为十六国。其间相互兼并,混乱不已,而又时时南下,特别是前秦苻坚兴师百万,大举进攻东晋。南方则是由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三百七十七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东晋王朝也曾多次北伐,企图统一天下,都没有成功。后来石勒犯境,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解除了北方的威胁,但靠门阀大族支撑的东晋政权,统治集团内部尤其是宗室之间的倾轧加剧,权力转移到刘裕之手。到了公元四百二十年(恭帝元熙二年),宋王刘裕篡晋称帝,国号宋。历时一百零四年的东晋消亡,前后共十一帝登基。

东西晋历时一百五十余年,中间穿插五胡十六国,错综复杂,头绪很乱。小说以两朝兴亡为主线,把南北对峙的政治变故,战场烽烟连在一起,形象地再现这一纷繁的历史时期。

小说通过西晋的贾后专政及由此引起的“八王之乱”、东晋的桓玄篡位,以及成汉刘聪杀兄自立、汉将石勒拥兵建立后赵、后赵石虎弑主自即皇位、成汉李寿谋杀其主李期、后赵石宣谋父不遂被诛、苻氏五公谋反等等,把统治阶级为了夺位篡权,而进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卑劣手段和凶残面貌暴露无遗。

小说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如西晋武帝时,石崇与王恺“竞以奢侈相高”,王恺“使人作紫丝步幛四十里”,而石崇“使人作锦步幛五十里”。王恺出示武帝赐予的高二尺的珊瑚树,被石崇用铁如意击碎, “乃使人取珊瑚树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耀目,以示王恺, 因以赔恺”(《西晋演义》卷三)。又如西晋武帝时丞相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最重厨膳, “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其子却“日食二万”,他的兄弟“汰侈尤甚”。

小说还歌颂了在两军对垒中妇女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这对以“夫为妻纲”的封建制度统治下毫无社会地位的妇女不无认识价值。如《东晋演义》卷五描写梁州刺史朱序的母亲闻秦兵将至,其子惊骇,便自登城,见西北隅不固,必为敌破,就“亲率百余婢及城中女丁,筑新城于其内”。后秦兵果攻溃西北隅,“朱序率众移守新城,襄阳人谓之‘夫人城’”。

小说的糟粕也不少,如宣扬封建迷信,鼓吹天命论等,以及把孙思、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骂为“流寇”、 “海盗”,这显然是历史的局限。

本书在艺术上能紊而不乱地从西晋叙到东晋,又从南朝转到北朝,对中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大小小的战争,娓娓写来,环环紧扣,前后照应,详略得宜。有的细节写得十分生动,如《西晋演义》卷三,描述苟晞奉养从母甚厚,而用法严峻。他的从母之子求为将,晞不许,曰: “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耶!”固求之,乃授以督护之职。后犯法,苟晞不徇私情,绳之以法,从母叩头求情,苟晞不听。既而他素服哭之曰: “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书中的各种各样人物虽本于历史,但也不是没有创造,尤其对一些重要人物进行艺术提炼,使人物的形像较为鲜明生动。如贾后、王导、 日晞、谢安、祖狄、苏峻、桓温、桓玄、尔朱荣、萧宝寅、贺六浑、刘裕以及苻坚、王猛、石勒、石虎等等。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败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小说的作者在不背离史实的情况下,加以自己丰富的想象,从苻坚的轻敌,到谢安的用人;从战略战术,到冲杀拼搏等,都有详细的描述,颇为精采,可同《三国演义》“赤壁大战”媲美。其他几十起争战,也因人因地变化,绝少类同。

这部小说因过于依旁正史,有的地方又未能仔细剪裁,出现某些章回过于简短,少的仅几十字,给人一种破碎的感觉。也因为多取材于正史,不少章节文学性不强。书中所描绘的人物,真正有典型性的不多,大都形象模糊,缺少活力。有些情节因袭仿造《三国演义》,如《东晋演义》卷五“慕舆文杀刘库仁”,似刘备赴宴东吴;卷七“刘裕罪斩徐赤特”,似孔明挥泪斩马谡;卷八“道覆以兵寇江陵”,似火烧赤壁;卷八“长民用计害刘裕”,似庆童出首主人董国舅。雷同的地方颇多。文字也不酣畅通俗。

总的来说, 《东西晋演义》仍不失为一部较有价值的历史演义,诚如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所评价的那样:“这部演义也极雅驯,几乎无一字无来历,在讲史里是较好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