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见《古今小说》第二卷。
故事源出《双槐岁钞》及《龙图公案》。略叙:鲁学曾和顾阿秀自小“面约为婚”,后鲁父不幸去世,顾父想“悔婚”,但遭到顾阿秀的坚决反对。母亲孟夫人暗中调停,私助鲁学曾聘礼,以缔结良缘。不料,鲁因家贫,向表兄梁尚宾借衣,泄露真情。梁尚宾在约定的时间,冒名顶替,奸骗了顾阿秀。三日后,鲁学曾来顾家,孟夫人和顾阿秀才知已铸成大错。气恼之下,顾阿秀自缢身亡。顾父告官到县。知县枉断,将鲁学曾屈打成招。陈御史巡按江南,对案情重新作了调查,发现许多破绽,又设计假扮卖布人,赚得赃银、首饰,断明此案。后来,鲁学曾娶梁尚宾妻田氏,两人偕老终身。
小说通过“金钗钿”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智慧、正直的“清官”陈御史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阶层对廉明政治和公正断狱的理想追求,也撕破了罩在封建宗法社会面上的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形象地展现了晚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道德沦丧的现实。
作品上半篇主要描写“金钗钿”案的来龙去脉。作者在看似平谈的笔墨中,将这个案件叙述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他处处突出一个“奇”字,编织了许多偶然性的情节,却又自然合理,符合生活的真实。下半篇则集中刻划陈御史对此案的审理,作品着重渲染了他的“巧勘”,装作卖布人和梁尚宾的交易,则是小说竭尽全力的精雕细刻之处,真实可信,一波三折,如历其境,如闻其声。小说结尾写田氏负魂和学曾娶妻,能和开头相呼应,显得严谨,缜密。同时,在“金钗钿”案外再生波澜,符合读者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但从整体上看,它是一处败笔。尤其是田氏负魂的描写,其情节的荒诞性,有损于这部小说杰出的现实主义成就。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使其性格栩栩如生。如鲁学曾和梁尚宾、顾佥事和孟夫人、陈御史和知县、顾阿秀和田氏……等等。作者有意将所要描写的人物结成“对子”,集中刻划了他们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这就使人物的性格,被区别得清清楚楚,避免了雷同化和概念化。这是小说描写上最为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