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魂记》简介|鉴赏

《离魂记》简介|鉴赏

传奇小说。唐代陈玄祐撰。《离魂记》见于《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八,题作《王宙》,下注: “出《离魂记》”。可见本篇属单篇流传的作品。鲁迅据《太平广记》录入《唐宋传奇集》内。

《离魂记》叙写倩娘与表兄王宙的爱情故事。二人幼时,倩娘之父张镒曾亲口许下两人的婚事。他俩年貌相当,私下里早已深相爱恋。 “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可是,他们成年后,张镒却自食其言,轻率地将倩娘许给一个将要进京选官的幕僚。这使得一对恋人痛苦不堪。王宙万般无奈,只得含愤托故离去。夜半,倩娘私奔王宙,相偕乘船连夜遁去。二人至蜀地居住五年,生两子,复归衡州张镒家。在闺房中病卧数年的倩娘闻知,起而相迎,与船中的倩娘(实为倩娘之魂)合为一体。

倩娘有灵魂,而且灵魂的样子与真人完全一样,还可以结婚,可以生儿育女。这种虚幻的构想,显然是受当时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精神现象的不理解所致。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由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倩娘与王宙的感情却真实可信,而且十分感人。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爱情自由,能够在超现实的形式中如愿以偿,从而热情讴歌了纯真爱情的力量。

小说对人物的刻画着墨不多,但倩娘的形象却十分鲜明。这是一位“端妍绝伦”的少女,她与王宙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感情弥笃。当得知父亲改变初衷,将她轻许别人时,她“闻而郁抑”,内心极端痛苦。当王宙离去后,她的灵魂便离开肉体,追随王宙而去。 “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为追王宙,她不畏险阻, “徒行跣足”, “亡命来奔”。她是“知君深情不易”,因而要“杀身奉报”王宙,极其忠于爱情。尽管这样做,对她这样的官宦小姐来说,是“弃大义”的事,她也在所不顾。倩娘用非现实的手段,反抗了封建家长制,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诚挚和大胆追求幸福的精神。

《离魂记》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在仅有五百字的短小篇幅中,却是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叙事委婉动人,饶有趣味。并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全篇粗线条的叙写中,又杂以成功的细节描绘。如写倩娘来奔时王宙的大喜过望和逃离的急切心清: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又写倩娘的灵魂与躯体相合的情景:“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共衣裳皆重。”绘声绘色,煞有介事,纯粹的虚构仿佛变成了完全的真实。此外,小说还善设疑阵。从倩娘私奔,到二人客居蜀地,后来返回衡州,在这整个过程中,作品中的人物,包括张镒、王宙以及倩娘本人,都一概不知倩娘乃是倩娘之魂。读者自然也不知道。直到两个倩娘合为一体时,才真相大白。这种迷离恍惚、似真非真的手法,使作品具有一种情趣盎然的艺术境界,颇能引人入胜。

《离魂记》是我国古代“离魂型”小说中的代表作。与之相类的故事在《太平广记》里还有几篇。如《幽明录》里的《庞阿》,《灵怪录》里的《郑生》、 《独异记》里的《韦隐》等,都表现了因精诚所感而引起的“离魂”。但这几篇作品人物形象都比较模糊,特别缺乏《离魂记》所具的反封建主题。而《离魂记》则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刻画上都前进了一大步。所以,在诸多离魂故事中,惟独《离魂记》得到了广泛流传。“倩女离魂”成了有名的典故。

《离魂记》对后代影响较大。元代戏剧家赵公辅和郑光祖都作有《倩女离魂》杂剧。今存郑剧,是元杂剧著名的作品之一。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借用了这一浪漫主义手法, 《聊斋志异》中的《阿宝》亦与之相似,不过主人公已由女性变成男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