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简介|鉴赏

《管宁割席*》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见于《世说新语》卷上《德行》门。管宁,三国时魏国人,管仲之后。曾与华歆为友,一起游学异地。他笃志好学,朝廷屡次聘他做官都坚辞不就。而华歆热衷利禄,桓帝时依附何进,官尚书令;后又投靠曹操,官至太尉,封博平侯。本篇就是写管宁游学时,发觉华歆贪鄙,便分开坐席,与他绝交的故事。全篇先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片断,采用比较对照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同样环境中通过人物各自不同的表现,显示出人物思想性格上的对立。一是管宁见到地上黄金,视若瓦石,毫不动心;而华歆见到黄金,拾起来再抛掉,已经动心。二是有穿着礼服的贵官坐车从门前经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艳羡不已,竟废书出看。这两件事虽小,但小中可以见大,从他们对待金钱、权势的态度上,反映出各自立身行事的处世准则。管宁蔑视金钱、权势,朴实正派;华歆贪恋金钱、权势,虚伪浮偏。这样两个人物之间自然不可能维持什么友情,管宁于是与华歆“割席分坐”,断然相告: “子(你)非吾友也。”这个绝交行动,既合乎情理,又深化了故事的思想主题,是何等绘形传神的笔墨啊!管宁那种严于择交的慎重态度和看重操守、无意追逐功名利禄的可贵品质,今天仍然能使读者为之感动,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在《世说新语》中,本篇刻画人物形象显示了值得注意的特色。这就是选取人物最富有特色的语言行动,完全用白描的手法作客观的叙写,就把人物的神情、口吻,生动地勾画出来了。如写华歆见到黄金,不加任何渲染、描绘,只用了“捉而掷去之”一笔,而人物情态,跃然纸上,且连他始而垂涎、继而愧悟又极力掩盖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颇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家最为擅长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