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纳兰性德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天水接冥濛,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梦远轻无力。
康熙皇帝经常出巡,纳兰性德作为皇帝侍卫,经常离开家庭,跟随车驾。有时还要奉命出使边塞。这种“年来强半在天涯”的生活,使他厌倦。这首《生查子》写的就是这种情绪。
长年栉风沐雨,天涯行役,使纳兰性德十分痛苦。他在异乡驿馆,深夜秉烛独坐,满腔离恨愁思,不能入睡。“短焰剔残花”,烛焰短了,光线暗了,他便剔去残存的烛花,使烛光重新明亮起来。可见他夜坐之久,一支蜡烛快烧完了,人还未睡去。他哪里睡得着啊,由于夜间坐得很久了,更深人静,边塞所特有的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夜久边声寂”中的“边声”,大概就是指牧马、胡笳之类的声音。即使四周声音都静下来了,词人还是不能入睡。怎样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漫漫长夜呢?于是他起而舞剑。舞得已经很倦了,却传来雄鸡报晓的啼声。这里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恶书·祖逖传》说:“逖与司空刘琨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人便以“闻鸡起舞”来表现有志之士的及时奋发。纳兰这句词,反用其意,说自己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偏偏听到鸡鸣,使人心烦意乱。弦外隐隐有一种对仕途厌恶的情绪。纳兰性德长年给皇帝当差,深感厌倦,但又无法解脱,这是多么痛苦的人生啊!“暗觉青绫湿”,他深为身己的悲剧暗暗流泪,把青绫被都浸湿了。
纳兰性德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不仅是苦于鞍马劳顿,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他是有“梦”的,这“梦”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词的下半片,隐隐透露出这一点。
“天水接冥濛”,远望天边,只见水天相接处,景色一片模糊。可是,他高兴地发现,在那西南一角的天空,呈现出鱼肚般的白色。词人忽发奇想:在那西南一角的天空下,大概就是美丽宁静的浣花溪吧?浣花溪,在四川成都市郊,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筑草堂居住在这里。词人心里多么想结束这尘世间的南何梦,追寻前贤的足迹,到浣花溪畔去,过那自由自在,清静无为的诗人生活啊!可是,这黄沙白茅、寒水恶山的边地,和西南天边的浣花溪水天相隔,相去太远了。不但人去不了,就连梦魂也难以飞越!于是词人只好空叹“梦远轻无力”了。
纳兰性德作为身世显赫的贵胄公子,却视富贵如浮云,把贵族门第视为累赘,把做官视为对自由的束缚,他向往一种超脱尘俗的高尚的精神生活,这大概就是他“欲渡浣花溪”的“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