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毛先舒
江城子·暮江烟外是高楼
暮江烟外是高楼,卷帘钩,望吴洲。远水遥峰,相对两悠悠。沧海月明都换泪,还道是,不曾愁。
这首单调《江城子》的题材是词中最常见的闺妇思情,但构思颇有新意,运笔亦在寻常中见出奇崛,值得研读和品味。
起笔点出思情产生的特殊环境、时间和地点。“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可视为其注脚。思情者之身份——闺妇亦不言自明。接下来两句即写闺妇之举动:“卷”是为了“望”,“望”是因为思,思乃发之于情。“吴洲”大概就是闺妇意中人之所在。三句一出,词意昭彰。暮色苍茫,烟霭沉沉,江边的高楼上,闺妇手卷帘钩,极目眺望吴洲——情人所在的地方。望的结果是不见“吴洲”,只有那“远水遥峰”。高楼闺妇与远处山水无休止地相对凝视。无限的惆怅,不尽的思念,一起涌上闺妇心头,将心比心,她似乎感到此时吴洲的情人也在远望,也在思念。可恨远水遥峰无情阻隔,情人相对而无语,唯有悠悠思念,悠悠怅恨。“沧海月明都换泪”句,从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锦瑟》)中化出,内涵异常丰富,情感十分深沉。“沧海月明”为高旷皓净之境界,借喻爱之纯洁,深厚;“都换泪”,则充满凄苦孤寂的悲伤,状目前两情不能相通的苦楚。故词人以沧海之水,明月之光都化作闺妇不尽的泪水来表达。如此思情,按常理,下面该写愁肠如何寸断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结尾两句笔锋拗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明明是愁思至深,却偏偏又言“不曾愁”。为何?是不愿触及思情之更深处,而聊以自慰?是内心有难以言传的担忧和隐衷,而有意掩饰?还是不愿在他人面前失态,被取笑,而故作旷达?言尽而意未尽,读者尽可根据自身的经验作出种种推测和遐想。此三字,用来表达这种复杂、深沉、特殊的思情,可谓传神入化之笔。闺妇之真情深思于此到达高潮,全词之精新奇崛亦藉此得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