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

作者: 王海龙

有人说月亮是个年轻的渔民,

他把自己的网撒在了江上。

有人说月亮象个年轻的渔家寡妇,

她把明亮的簪子插在自己孤单的长围巾上。

我不知道。我因如此多的静谧而困惑

我因夜的滞留而困惑。

(李笠译)

(瑞典)阿斯本斯特吕姆

月亮,夜,江水似乎天生就跟“朦胧”有着不解的缘分,更何况三者融为一体的时候!阿斯本斯特吕姆写月夜的诗很多,但尤以这首诗的意象最为警辟,奇特。

古今中外,咏月亮的诗不可胜数,咏月的取譬也无奇不有,似乎要说的话都给前人说完了。可阿斯本斯特吕姆却不以为然,他用了两个想落天外的意象来描写月亮。他圆熟地运用了诗的技巧去表达自己的朦胧的主题。

第一个意象说“月亮是个年轻的渔民。”前辈诗人咏月亮者大多以美物拟其类,或玉或银或盘或钩,或冰清玉洁,或琼楼玉宇;而以一个年轻渔人喻月亮者,古今独步。接下,又跃出了一个更奇谲的譬喻“月亮是个年轻的渔家寡妇”。这种大胆不由不使人失声赞绝!初看起来,这些意象与所咏题旨似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往深层追溯,却教人不得不为诗人的匠心叹服。两个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相映衬,更烘托出月意朦胧的最佳效果。

前一句说月亮是个年轻的渔民,其意象虽奇,但旨在写动态的月,他洒下银网,万顷江波,月光粼粼,泻月如注,尽情挥洒万里;虽写动态,但从更深层次上把握了月光在浩瀚江上造出的空寂渺远的结果。次句写“月亮是个年轻的渔家寡妇”,则为了突出月亮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一般地说,月光是肃穆、沉静,柔和的,但由于它偏冷的色调,以及它在人们心中引起的不同审美效果,它时而给人以一种幽怨、凄淡的感觉。诗人的这句诗正是抓住了这一意象。他写月亮如一年轻的寡妇,把明亮的簪子插在孤单的长围巾上,用了一个奇丽的意象。为了突出月亮的孤岑,把她写成寡妇;为了写她的冷僻沈静,由上句的皓月满天而写成了新月一勾如簪穿缀在孤单的长巾,月亮的阴柔,她的朦胧迷茫,期期艾艾之态在这简单几笔的烘托勾勒中抒写无余了。

于是,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这月亮,为这月色之网,为这如月之簪。亘古如斯的月亮呵,你究竟期待着什么样的收获,而竟至使你如织的月网永夜悬在江波?痴柔的月亮呵,你究竟怀着什么样的祈愿和希冀,夜露深重,你那插在孤单长巾上的月簪该为几重无情的霜锋沾湿了吧?我困惑了,为这永恒而沉重的静谧;我困惑了,为这沉滞的、难以排遣的夜。夜,月有情抑或无情?反正我的心却深深地、深深地为之沉吟了。

这是一首极精致的咏月小诗、它的妙处除意象警辟、想落天外的构思外,还在于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对月亮的无尽的爱融于对生命、对美的人生的无尽眷恋。故而,读这首诗,我们除了对所咏之月的美好追忆外,还不期而然地联想起其他美好的诗和诗境来,真正艺术品的美学效果大都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