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诗群·韩东·山民》新诗鉴赏

《新生代诗群·韩东·山民》新诗鉴赏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 “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韩东这首早期的诗在高度浓缩、高度单纯中,蕴藏了诗人对稳如顽根的传统文化的批判。“山民”,在这里已经消失了它固有的含义,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封建传统文化以持重掩饰闭塞、以质朴掩饰保守、以澹泊掩饰愚昧的象征。我们逐节来看:“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这里的他,已经不同于父亲,他提出了具有异质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有意义的。后来,他知道了山那边有海,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这是一种愚昧的“智慧”。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去衡量现实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他也曾想过带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为他生下儿子,到他死时,儿子就长大了……但也只能想想而已,“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这里,他已不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而是更深的“梦醒了又睡去”的悲剧,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积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赖活学!他的疲倦不是鹰隼面对天空的疲倦,而只是家鸡的疲倦。这是一种更可怕的麻木,具有强大的惰力和再殖能力。诗的最后一节,更将这批判的锋芒直插传统意识的核心,“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对祖先的不满是对的,但他恰恰忘记了自己也是未来孩子们的祖先,也给孩子们造成了“遗憾”!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这种 “山民意识”。至今它早已无力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更不能促进其发展了。在全民一致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写这样的诗是十分有益的,它使人汗颜,使人清醒地反思。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也是很成功的。诗人没有用直抒胸臆的语言,表现他的思考和批判。而是用一种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让题材本身出来说话。这种 “纯客观”,又不同于五十年代的再现型诗歌。它构成一种象征,言此意彼,空手入白刃,一下子划破读者的心。强烈的批判激情被压入克制的反讽的语言中,别有一番沉痛的滋味。这首哲理性很强的诗,却不见有什么 “片言立其要” 的警句,诗人所关心的是诗的整体结构。在这里,每一句都是平淡的,但你却不能从整篇诗中抽掉这平淡的一句,它们共同支撑着诗美的空间,使全诗富有更大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