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乡情·林语堂》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说乡情·林语堂》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金圣叹批《西厢》,列举“不亦乐乎”三十三事。其中一条,是久客还乡之人,舍舟登陆,行渐近,渐闻本乡土音,算为人生快事之一。我来台湾,不期然而然听见乡音,自是快活。电影戏院,女招待不期然而说出闽南话。坐既定,隔座观客,又不期然说吾闽土音。既出院,两三位女子,打扮的是西装白衣红裙,在街中走路,又不期然而然,听他们用闽南话互相揶揄,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份。

台湾观光,自多名胜,乌来瀑布、石门水库、日月潭、玄奘骨,都可领略,引人入胜。独此故乡情味,不足为外省人道也。

少居漳州和坂仔之乡,高山峻岭,令人梦寐不忘。凡人幼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类皆沁入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已。此詹森总统所以每一二月必回故乡,尝其放牛牧马生活也。吾少居田野,认为赤足走草坡,入涧淘小虾,乃人生最满意之一刹那。及长成,西装革履,束之,缚之,拘之,屈之,由是足趾之原形已经变状,天赋灵巧,已失效用。履之为甚,其可革乎?故每痒痒,思恢复其自由,明知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但隔靴搔痒,仍是搔不着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人世总是如此。奈何,奈何?

我们漳州民间,穷苦者什之一,富户劣绅亦什之一,大半耕者有其田。但是生活水准,教育普遍,自不如今日之台湾。由是,每每因乡语之魔力使我疑置故乡之时,又觉骇异二事。一、这些乡民忽然都识字了。而且个个国语讲得非常纯正。这不是做梦吗?又路上行人,男男女女,一切洋装、村装妇女,我所疑为漳州妇女的,又个个打扮的那样漂亮,红红绿绿,可喜娘儿一般,与吾乡小时所见不同。由是给我一种恍然隔绝人世可遇而不可求的美梦。

以国语说乡情,在我们大不容易。漳州话B、G两音,连注音字母也拼不出来。beh,bah,bat(要、肉、识)就不在汉字系统中。无已,权借国语,表出乡音。

乡情宰(怎)样好 让我说给你 民风还淳厚 原来是按尼(如此) 汉唐语如此 有的尚迷离 莫问东西晋 桃源人不知父老皆伯叔 村妪尽姑姨 地上香瓜熟 枝上红荔枝 新笋园中剥 早起(上)食谙糜(粥) 胪脍莼羹好 呒值(不比)水(田)鸡低(甜) 查母(女人)真正水(美) 郎郎(人)都秀媚 今天戴草笠明日装入时 脱去白花袍 后天又把锄 (黄)昏倒的困(睡) 击壤可吟诗

乡情,是一个内涵丰富,饱含情感的话题。倘若作家要说一下“乡情”,不说洋洋洒洒,也起码数千文字,方能尽兴。然而,在林语堂笔下,却以九百余字的篇幅就有力地别开生面地表现了这一丰富宽泛的话题,读来生动鲜活,情趣盎然。

在作品中,作者选用了一个最能表现乡情的叙事角度,即对乡音的描写,可谓面中取点,恰到好处。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引用金圣叹批《西厢》中列举的“不亦乐乎”三十三件事中的一条:久客还乡之人,渐闻本乡土音,算为人生一大快事,随即抒发自己台湾之行,忽然“听见乡音,自是快活”的畅快心情。电影院、马路上,到处可听到“吾闽土音”。以至感叹“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份”。这也是外省人难以品味到的“故乡情味”。接着,作者忆及少居漳州时,故乡的山水、人情的“令人梦寐不忘”。“幼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类皆沁人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已”。作者以乡音而引出的对故乡恋情的眷念,得到了连贯而集中的反映。

一篇作品的好坏,不在于篇幅的长短,字数的多少,只要写得简洁而优美,力戒冗笔赘言,就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真切、有力地表达主题。《说乡情》的成功,就得益于作者借鉴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写作手法,以简洁优美的笔触,集中于“乡音”的抒写之中。犹如中国画那么线条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同时,又做到遣词用句的精到,三言两语,便使描述对象生动、鲜活。比如,作品在写到乡音,又听到纯正的国语时,作者写道:我所疑为漳州妇女的“又个个打扮的那样漂亮,红红绿绿,可喜娘儿一般,与吾乡小时所见不同。由是给我一种恍然隔绝人世可遇而不可求的美梦”。把台湾和故乡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状况勾勒出来。而国语与闽南乡音的混杂使用,更加重了乡音、乡情的刻画,使整篇作品更富生活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林语堂是蜚声文坛的“幽默大师”。即便在叙写“乡情”这样情感浓烈的作品时,也难以忘忽给作品加一点“幽默”的佐料,使散文染上“幽默”的个性色彩。于是,作者文章的收尾处,谈及国语的普及时,写下了“权借国语,表出乡音”的一段文字,让人忍俊不禁。这段文字作为收尾,一方面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同时,也深化了乡音的内涵,进而更强烈地表现“乡情”的主题。

让人珍视的还在于,作者在几十年前,就以乡音、乡情的话题,表达自己对宝岛台湾的亲切真情。不经意间反映了台湾与大陆难以割舍的乡亲乡情,让人增添一份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实在让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