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屈原(选一首)·杨炼》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太 阳
疯了吗?辗转在黄昏的火刑柱上
无辜被击碎,灼热是一声呼喊
缰绳终于从强劲的手里挣脱
天空践踏成阵阵暮色——神谕远去
而六条龙倒下
骤然松开
狂暴背后的黑色时间
乌鸦渲染着那个记忆犹新的暗示
无处栖落,孤零零追逐
巨大的呼号在苍茫沉沦中高悬
此刻应当到那儿沐浴
死亡指定的方位,缓缓漂移
又一次隐没,日晷荒芜了
岩石却在山巅痛苦洁白着渴望的心
深渊为每颗失明的灵魂怒放
这夜晚:浑圆、充血
如庆典
《太阳》作为组诗《屈原》之一《天问》中的一首,后来被诗人同他的其他组诗《半坡》、《敦煌》等,在1981年集为一个诗系列——《礼魂》。《太阳》与《礼魂》中的其它诗一起,通过对结构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神话、宗教、黄土、巨人的“根”系统的重新发掘和审视,建立一种与现实生存的呼应关系,使历史中那些已被湮没的辉煌部分在我们现实的精神生存空间“展开另一重天地”。
这是远古神话中那颗乘坐六龙车辇巡行天空的太阳。但当诗人放弃了对神话故事的复述,为这颗太阳设制了一个毁灭的结局,将暮色中太阳殉难时碎涌出来的笼罩一切的悲怆氛围推置给我们时,我们会立即沿着该诗副题指示的方向想起中国历史上那颗思想、诗歌巨星屈原的悲剧。事实上,太阳只是作为该诗依托的一个神话原型。“辗转在黄昏的火刑柱上/无辜被击碎”,只要我们想起神话中的太阳并无此一结局时,便会确定这无辜被击碎的当然是屈原了。诗的开头首先给我们展示了形体粉碎后充斥天空的血的烟焰,施暴者的凶残和殉难者的悲怆具有同等的震撼力。第二段是形体粉碎之后灵魂在黑暗的悬置状态的呼号。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屈原放大到天空中进行抒写。这既是写屈原,更是把屈原作为一个与太阳等同的民族大星,一个汇聚了所有愤怒、痛苦与崇高的巨魂。第三段形象从太阳转换到沉浸在黑暗中的、由岩石象征着的渴望光明的众生身上,这个众生含有一种“延”的因素,既是彼在、亦是此在。诗人于此建立了那种前边说到的与现实生存间的呼应关系。这是一片热泪满面的众灵的呼喊,诗人用悲愤的笔触将太阳的毁灭一直顿挫到深沉的黑夜:“深渊为每颗失明的灵魂怒放/这夜晚:浑圆、充血/如庆典”。从“浑圆、充血”,那种高度紧张的力的萌动,到“如庆典”的最终大潮式的波发,诗末所暗示的,正是巨星殉难之后所唤醒的灵魂的群体觉醒。
太阳、屈原、巨魂三重艺术形象的叠加,使诗人在一个支撑点上旋转出圆周性的思想射线。诗歌语言的速度感、暴力感及旷远的涵盖力,增强了这首仅十七行短诗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原注] 中国古代神话:太阳是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的车所护送,途中,浴于咸池,入于虞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