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火鼠论寒,冰蚕语热》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诗词典故·火鼠论寒,冰蚕语热

【出典】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取其兽毛以缉为布,时人号为火浣布。”《三国志》卷四《魏书·齐王芳纪》:“(景初三年)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南朝宋·裴松之注:“东方朔《神异经》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长三十里,广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烧,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可以作布。’”晋·张勃《吴录》:“日南比景县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据《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四《徐大正闲轩》诗:“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参见“冰蚕”条。

【释义】 火鼠为古代传说中的动物,生活于火中,其毛可织火浣布。冰蚕也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生活于冰雪之中,其丝可以织锦。苏轼诗有“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之句。

【例句】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辛弃疾《哨遍·秋水观》1916)这里化用苏轼诗语,以“火鼠论寒,冰蚕语热”比喻无知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