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什么意思

富与贵

【题解】

本则选自《论语·里仁》。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论(lún)”,指按序排列,“论语”即按次序编排的言论。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每篇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取两三字作篇名。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东汉时列为七经之一,宋时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宋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1);不以其道得之(2),不处也(3)。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5)。君子去仁(6),恶乎成名(7)?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8),造次必于是(9),颠沛必于是(10)。”

 

【注释】

(1)欲:想要;希望。(2)不以其道:不用正当的方法和手段。以,用。(3)处(chǔ):享有;据有。(4)恶:厌恶、讨厌。(5)去:摆脱。(6)去:离开、抛弃。(7)恶(wū):如何;怎么。(8)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工夫。违:违背。(9)造次:仓促、匆忙。必于是:必须这样做。(10)颠沛:困顿挫折。

【导读】

本则有三层意思。首先,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富贵,功名地位是人所想要的,而贫贱人人都想远离和摆脱,但这都不能走歪门邪道。其次,取舍之有道者,必是仁德之人。仁,是安身立命之本。再次,有德之人在任何状况,时时处处,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都应该视“仁”为终身的道德操守,成为指导行为的精神主宰。仁,使你在顺境时成功;仁,使你在逆境时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