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薰

南风薰

【出典】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以歌《南风》。”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词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此诗之词出《尸子》及《家语》。”

【释义】 相传舜作五弦琴,唱《南风》歌。后世用以比喻帝王之歌,并用作咏帝王恤民的典故。

【例句】 ①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李世民《重幸武功》4)这里以舜歌《南风》自比。②已获千箱庆,何以继薰风。(李世民《秋暮言志》9)这里用薰风典,切合自己的帝王身份。③惭非薰风唱,曷用慰吾人。(李适《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44)这里自谓所作诗篇难以同《南风》相比。④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李适《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47)这里用《南风》比拟所观“新乐”。⑤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袁朗《赋饮马长城窟》431)这里用“南风”诗意,借以赞美唐太宗有解除民怨之功。⑥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441)这里借《南风》将唐太宗同舜相比拟。⑦湛露晞尧日,薰风入舜弦。(杜正伦《玄武门侍宴》450)这里用舜歌《南风》比喻唐太宗赋诗。⑧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516)这里以“虞薰”指《南风》。自谓写诗效法《南风》之旨。⑨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宗楚客《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561)这里以“熏风”喻指皇帝所作的诗。⑩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公赴朔方》596)燕公即张说。这里以“薰琴唱”喻指唐玄宗《送张说巡边》之作。(11)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596)这里用“薰风”典,将当今皇帝同虞舜相比。(12)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张九龄《恩赐乐游园宴应制》596)这里用《南风》诗意,称颂皇帝的煦育之功。(13)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柳宗元《李西川荐琴石》3933)这里说李西川善于演奏能够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像“南风”一样的琴曲。用此典有赞美之意。(14)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4158)这里以“南薰吟”为喻,自述居官不忘关怀百姓的心情。(15)阶下蓂荚生,琴上南风薰。(卢仝《感古四首》其一4384)这里借以追述舜佐尧时施惠于民。(16)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薛存诚《闻击壤》5295)这里的“南薰”指《南风》诗。诗谓《击壤歌》和《南风》诗一样表现了人民的喜乐哀怨,可以作为皇帝为政的根据。(17)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蒋防《藩臣恋魏阙》5762)这里的“南风”指《南风诗》。作者用诗中“解吾民之愠”之意,言藩臣当根据此意治民。(18)南薰歌自溥,北极响皆通。(薛能《国学试风化下》6467)这里用以表现帝王以德风化下。(19)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薛能《升平词十首》其四6468)这里用以表示作诗歌颂升平。(20)清如南薰丝,韵若黄钟吼。(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6576)这里以“南薰丝”赞美方处士诗思清正,有爱民之心。(21)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李群玉《穆天子》6583)这里以“不咏南薰”指责穆天子不恤民情。(22)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于武陵《匣中琴》6897)这里以“南风曲”赞美琴声的古雅,亦借以表明自己的心志。(23)永播南薰音,垂之万年耳。(陆龟蒙《杂讽九首》其五7127)这里以“南熏音”代指歌颂升平之音。(24)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曹唐《三年冬大礼五首》其二7341)这里的“南风入舜琴”指皇家大礼所奏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