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刘

应刘

【出典】 《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文帝(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唐·李善注引《典略》:“初,徐干、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与质并见友于太子(曹丕),二十二年,魏大疫,诸人多死,故太子与质书。”

【释义】 “应刘”为应玚、刘桢的合称,应、刘均属“建安七子”。为三国魏曹操父子属吏,也是曹丕的文友。由于应、刘、陈、徐等人同时死于瘟疫,曹丕写《与吴质书》对友人的亡故表示伤悼,有“徐、陈、应、刘一时俱逝”之语。后因以“应刘”作为伤悼亡友的典故,也用以比喻有文才的幕宾。

【例句】 ①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王维《送熊九赴任安阳》1290)唐安阳县与邺县同属相州,邺县即魏都故城所在地。这里借以称美熊氏上继邺都文士之风,切合其赴任地点。②崔嵬长河北,尚见应刘墓。(孟云卿《邺城怀古》1608)邺城昔为魏都,这里用“应刘墓”表示追怀魏都文士以切邺城怀古。③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杜甫《重题》2563)诗为哭李尚书(之芳)之作,李氏曾任太子宾客,这里以“应刘”比拟逝去的李之芳。④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许浑《哭杨攀处士》6105)这里以“应刘”借指杨攀处士,将他视为难得的诗人。⑤长笑应刘悲显达,每嫌伊霍少诗篇。(罗隐《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其五7584)这里用“笑应刘”称美罗令公既显达又有文才。⑥申白宾朋传道义,应刘文彩寄音徽。(罗隐《岐王宅》7621)这里以应玚刘桢来泛称岐王宅中罗致的宾客才人。⑦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韦庄《过樊川旧居》8041)这里以“应刘”喻指昔年好友,借以感叹故交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