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马勒
法国导演。出生在法国北部杜莫里的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自幼酷爱电影,年轻时就读于巴黎大学和法国高等电影学院。1955年,他在著名水下摄影师伊夫·顾斯多手下当助理,参加拍摄了关于海底世界的彩色纪录片 《沉寂的世界》,次年又作为著名导演罗伯特 ·布莱松的助手,参加影片 《死刑犯越狱》的拍摄。1958年,马勒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被认为是新浪潮电影的前兆,并获当年的路易·德吕克奖。1959年他导演的 《情人们》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特吕弗评论此片时写道:“这就是法国电影最美好的爱情之夜!”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使马勒随即跻身于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的行列。
马勒是法国最赚钱的导演之一,以拍摄惊险情节剧影片见长,他的影片中所描写的那些被社会抛弃或驱逐的人物对于社会和传统的反叛,常常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这在他早期的两部作品中已有所显露,《通往绞刑架的电梯》是一部拍摄得十分优美的侦探片; 在 《情人们》中,爱情变成了社会反抗的动机。另一方面,马勒的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既拍摄虚构的情节片,又拍纪录片,而在故事片中,则既有悲剧又有喜剧。在他的创作中,故事片与纪录片,悲剧与喜剧是交替进行的。
《扎齐在地铁中》(1960) 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同年获路易 ·德品克奖。影片通过一个久居外省的十岁小女孩扎齐所看到的巴黎,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实际生活。《私生活》 (1962) 是由电影明星碧姬·巴铎主演的表现她自己生活的纪录片,但其中也有虚构的成分。接着,马勒拍摄了三部故事片: 《鬼火》(1963) 描写了那些流浪街头、陷于绝境的酒鬼,其中不乏骇人心魄的场面。《玛丽亚万岁》(1965) 是一部描写本世纪初墨西哥革命的五彩缤纷的喜剧片,场面布景豪华壮观,法国女演员让娜·莫萝和碧姬·巴铎以精彩的表演而双双成为轰动拉美的性感歌舞女星。《小偷》 (1967)讲述了19世纪末一个惯偷的故事,他把自己的盗窃活动美化为对社会的谴责,让一保罗·贝尔蒙多扮演的这个角色与当时巴黎的社会风情融为一体。其后,马勒前往印度旅行,同时也是去寻找新的题材。他的此次东方之行为广大西方观众带来了系列纪录片《加尔各答》和电视系列片《印度之魂》 (1968-1969),从而在法国和欧洲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印度风情热”。
马勒回到法国后拍摄了《心声》 (1971),所表现的是被视为禁忌的内容: 一个15岁的少年与其母之间的乱伦关系。《拉孔伯·吕西安》 (1973) 的故事发生在被占领时期的法国,主人公吕西安是一个青年农民,他并非出于情愿当了法国秘密警察的帮凶,而到战争结束时被枪毙了。此片是马勒的上座率最高的影片,也是在法国引起激烈争论的作品。有人认为,他拍摄此片的目的是让人们对那些在1944年做出了错误选择的人予以宽恕。1974年,马勒拍摄了两部纪录片: 《过分的人情味》反映了汽车文明和流水作业文明,在《共和国广场》 中,导演试图通过摄影机前的采访与交谈同广大行人进行交流,此片显然具有“直接电影”的风格。1975年,他拍摄的《黑色月亮》是一部离奇的恐怖片,也是马勒进行新的尝试的开始。
马勒生长在法国,并在巴黎开始了电影导演生涯。不知何故,他在青年时期自称是“停泊”在巴黎的“美国人”。1977年,他来到美国继续他的创作,在那里拍摄了《美丽婴孩》 (1978)、《大西洋城》 (1980)、《我与安德烈共进晚餐》 (1982)、《破产》和《阿拉莫壁洞》 (1984)。其中最为成功的要算《大西洋城》 了,此片荣获1980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以后又多次获奖。《美丽婴孩》也赢得广泛荣誉,更为导演本人带来了又一笔巨额收入。1987年,马勒又回到法国,拍摄了《再见,孩子们》,获1988年度凯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