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职业:记者》

西方文学·电影·《职业:记者》

意大利著名现代派导演米开朗基洛·安东尼奥尼的代表作。摄制于1975年,彩色,126分钟。影片表现了一个名叫戴维德·洛克的新闻记者前往沙漠地带去采访正在进行解放运动的游击队战士。他对于自己的家庭、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以及他的四处奔波的生涯早已厌倦了。这次采访,也同样激不起他的热情。但是,当他在所住的旅馆里发现一个与他面貌相似的人罗贝尔特死去时,突然来了灵感。他要“换一个人”,来摆脱自己的过去。于是,他穿上罗贝尔特的衣服,拿起了他的证件,并打算尝试去承担他的使命——给游击队供应武器。这一举动也许将使他从一个世界的旁观者变成行动者。洛克找到了游击队,但当他们要求他继续提供武器时,他却慑于可能会招来的生命危险,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就在他还没有决定是否投入行动时,洛克被人杀死了。继“现代爱情三部曲”和《红色沙漠》之后,安东尼奥尼曾长时期离开意大利,到英、美等国拍摄了一些主题和形式与以前不尽相同的影片,如1964年在英国拍摄的《放大》。本片则被认为是其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复到他原来的主题上的作品。安东尼奥尼在影片中表现了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孤独者。但与前此的影片不同,他在这里表现的不是人物无可奈何任环境摆布的悲剧,而是为他的人物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和契机,使其被投入到行动中去 (尽管是极其盲目和有限的)。而长期为文明世界所幽闭带来的精神的锈蚀,终于使他没有逃脱失败的悲剧。安东尼奥尼在影片中使用了几位颇有票房价值的大明星,以招徕观众,但同时,也仍然保持其某些过去的风格和探索性。环境的表现在片中占有重要地位。安东尼奥尼没有象其以往的影片对环境作明显的风格化处理,但他却精心选择和拍摄了自然背景(如荒凉的沙漠、酷热的城市),以其荒漠和单调来烘托戴维德·洛克的心境,暗示出他精神上的孤独和厌倦。安东尼奥尼也没有使用他所得心应手的主观视角,而是以更为冷峻和客观化的镜头,使人物与环境溶为一体。影片具有着双重的“情节”; 外部的人物动作、经历、命运和内部的心理和精神的历程,从而表现出试图把较为丰富的情节性和诗意的艺术表现结合起来的倾向。影片最后的处理则受到了广泛的称赞。这里,首先是洛克的女友在市场上等候的画面,然后是一段长达7分钟的连续镜头: 镜头从旅馆的房间内通过窗栏以几乎查觉不到的速度推出至屋外,毫无目的地在外面停留了很久,然后,又从原处重新推回到屋内,此时,洛克已经被人杀死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