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勃洛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著名诗人,俄国象征派诗歌的积极代表。出身于彼得堡贵族家庭。父母离异后寄居祖父家。在这充满了自由思想的家庭中,未来的诗人培养了自己大胆的追求精神。勃洛克早在中学时期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当时他十分倾心茹科夫斯基的浪漫主义和费特的“纯抒情诗”。象征主义的幼芽刚刚出现在俄国的土地上,勃洛克作为有发展前途的种子,被布留沙夫引进了俄国象征派的培育室,不久一跃成为新运动的中心。他1901年开始在象征派杂志《新路》上发表诗作,1904年出版诗集《美人诗集》。诗集的主题是神秘的虚无漂渺的另一个世界。勃洛克认为现实生活是痛苦的、虚假的、不值得关注的,因而追求那永恒、和谐、美妙的境地,而它的化身就是那位神秘的美人。在这位美人身上寄托了诗人全部的理想和希望。勃洛克把朦胧的印象中的城市生活作为象征的背景,在自己秘密的幻想中构造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诗人早期也创作迥异于象征主义的诗歌,这些诗作素来被视为诗人后期转向革命的起点。
1905年的革命震惊了诗人,他从象牙之塔中走出来,开始面向现实生活,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捕捉时代的主题。1906年勃洛克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意外的收获》,收集了他从1900——1906年的作品,其中仍不乏象征主义的形象。不过诗人是将象征理想的形象与丑恶的现实进行对比,以烘托出自己对理想的憧憬。
1904——1906年期间勃洛克写了大量有影响的诗歌,这是诗人在思想上艺术上步入成熟的时期。后来他陆续把这些作品编成《可怕的世界》、《报复》、《抑扬格诗集》、《意大利诗集》、《我的祖国》等诗集,这一时期创作的主题已不是神秘世界,而是将祖国放在首位。其手法依旧是象征主义的,他常从“美人”、“妻子”等亲密的字眼来象征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
十月革命期间,勃洛克与那些仇视革命的象征派在政治思想上绝裂了,站到了人民的一边,1918年发表了讴歌革命的长诗《十二个》,它标志着勃洛克创作的顶峰。长诗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歌颂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它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但没有象征派浓厚的神秘色彩和颓废思想,是象征主义一部独特的代表作品。
1921年勃洛克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