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主要诗集·总集·全唐诗

诗词研究·主要诗集·总集·全唐诗

唐五代诗总集。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命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开局编纂,故又称《御定全唐诗》。历时一年零五个月,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告成。其间先后参加编纂工作的有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是书汇集有唐一代诗歌,以清初季振宜《唐诗》及明胡震亨《唐音统籤》为底本,参取内库所藏明吴琯《唐诗纪》等唐人总集、别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馀首,作者二千二百馀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为九百卷,另有目录十二卷。全书收罗甚富,堪称集唐代诗歌文学之大成。书中所收诗人兼及已结集者和本集已散佚者。全书主要是以人系诗,帝王后妃诸王公主宫嫔诗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而后是历朝诗人,大略按时代排列,并附以小传;最后单列联句、逸句、名媛、释、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于书末缀以补遗及词。《全唐诗》在编定过程中,对所收罗的材料也作了一些考订,“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伪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以六朝人伪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之类;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标《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至于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根据诸本一一校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同时也删去了《唐音统籤》中的释氏偈语,道家咒章。一些诗集,经过整理,价值颇高,如贾岛《长江集》和《高適集》,收录完备,校勘精审。然如此浩大之工程,仅以一载余成工,草率之处难免。这在当时就有人指出,朱彝尊曾向曹寅指出一些逸诗以及遗漏诗人生平的情况,并著《全唐诗未备书目》一卷。近人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均有指摘。今人李嘉言首先提出全面改编《全唐诗》的方案,而后不少学者纷纷发表补充意见,傅璇琮《关于〈全唐诗〉的改编》一文(见《文学遗产》1989年第4期),论之甚详。《全唐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误收、漏收。今人在《全唐诗》的补辑上用力甚勤,主要有王重民《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等多种。《全唐诗》误收者甚多,如杜牧集中《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实乃许浑诗,显系误收(吴企明《樊川诗甄辨柿札》)。2.作家、作品重出。如李白《有所思》一诗,重见于乐府和李白集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南大学编有《全唐诗重篇索引》,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检索颇为方便。3.诗人小传、小注有误。于此亦有学者指出,吴汝煜《全唐诗人名考》,陶敏、郁贤皓《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湘潭师院学报》1986年第1、2期),皆有所发。4.编次不当。据《全唐诗》凡例来评定,将高適、杜甫、岑参列于韦应物之后,显然不当。5.文字有夺讹。6.未注资料的出处,或注而不明。7.限于条件,一些材料未能看到,如敦煌卷子中的王梵志诗等。鉴于诸多弊端,苏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合作的新编《全唐五代诗》业已开始,此次重编,汇集了国内专家,力求全面超过清编《全唐诗》。《全唐诗》首刊于康熙四十六年,即“扬州诗局本”,计一百二十册。后又有江宁重刻本、广州巾箱本种种。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据“扬州诗局本”石印。1960年中华书局标点排印本最为通行,此本以扬州诗局本为底本,并改正了明显的误字,另配有《全唐诗作者索引》。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扬州诗局本,同时出版诗人篇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