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以文为诗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以文为诗

古代诗学概念。意为以作文的方式来写诗。始于宋人对韩愈诗歌艺术的评价。韩愈是中唐大力倡导古文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七言古体往往运用散文式的篇章结构、句法句式,又引人大量的议论,形成独特的风貌。北宋时,古文运动重兴,诗歌风格也正酝酿着新变,韩诗特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评议。“以文为诗”便成为很重要很新鲜的话题。欧阳修曰:“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常以诗为文章末事。”(《六一诗话》)沈括以为“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而格不近诗(《诗人玉屑》引《临汉隐居诗话》,另见《冷斋夜话》);黄庭坚以为“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故不工尔”(题陈师道《后山诗话》);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同上),陈善说:“以文体为诗,自退之始。”(《扪虱新话》)受韩愈的影响,以及开拓诗歌领域的时代需要,“以文为诗”逐渐成为宋诗艺术的一大特点。不过,说韩愈“以文为诗”不仅在宋时,而且在后代成为一种普遍看法。如金代赵秉文《与李天英书》:“韩愈又以古文之浑浩溢而为诗,然后古今之变尽矣。”至近代陈三立还针对贬韩意见说:“不能病其以文为诗,而损偏胜独至之光价。”(《题程学恂〈韩诗臆说〉》)可见历史上对于韩愈“以文为诗”的功过毁誉参半。韩诗于后代影响甚大,“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叶燮《原诗》),所以“以文为诗”之评亦牵涉他人。宋刘辰翁《赵仲仁诗序》:“韩、苏倾竭变化。如雷霆河汉,可惊可快,必无复可憾者,盖以其文人之诗也。”宋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清赵翼《瓯北诗话》:“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六一学韩,才气不能奔放,而独得其情韵与文法,此亦诗家之深趣。”考察“以文为诗”之实质,其一是以散文章法写诗,如方东树《昭昧詹言》:“韩、欧、苏三家,章法剪裁,纯以古文之法行之,所以独有千古。”只要不过分,这通常还易于为人接受,毕竟“古诗章法通古文”(江佑南《山泾草堂诗话》)。陈善就辩护道:“韩以文为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活也……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扪虱新话》)其二是以议论入诗,则纷争最夥,批评意见也较可取。如针对韩愈《谢自然诗》,程学恂就以为:“涉叙论直致,乃有韵之文也。”(《韩诗臆说》)从韩诗扩大到宋诗乃至整个诗与理的关系问题,严羽《沧浪诗话》就批评过“以议论为诗”的倾向;明代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缶音序》)较为辩证。而屠隆说:“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文论》)则显得有些偏颇了。“以文为诗”起于对韩诗的评议,但关涉到诗歌特质及其与文章等他种文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