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龚自珍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龚自珍

初名自暹,及长,名自珍,字璱人,号定庵,一号定公,晚号羽琌山民;曾名巩祚,又曾更名易简,字伯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官宦文学世家。因家学渊源,八岁即涉经史,十二岁从其外祖父、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学《说文》,以字说经、以经说字,并及考据、目录、金石诸学,治古文诗词。年方弱冠,所为诗、文已有不可一世之慨。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会试不中,考授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校对。曾从刘逢禄受今文经学,主张经世致用。宣宗道光九年(1829),始登进士第,殿试因楷法不合规格不列优等,仍回中书原班,后历官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道光十九年,终以动触时忌而辞官南归。道光二十一年,任丹阳云阳书院讲习,不久暴卒。自珍从青年时代起就敏锐觉察到清王朝已进入“衰世”,“岌岌乎不可支日月”,于是放言危论,揭露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官风、士习种种积弊朽象,疾呼“更法改图”,提出改革主张。进而以历史批判家自任,探究“世变”,倡言“天地非圣人所造,众人自造”,抨击专制统治压制摧残人才,预言“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并预见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危险,林则徐赴粤禁烟时,他致函力主以武力抗英。与魏源同为近代思想启蒙先驱,世称“龚魏”,对晚清思想解放产生重大影响,“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梁启超《清代艺术概论》)。于文学也力破“束缚”,主张“尊情”,提出“诗与人一,人与诗一”,期待文体“大变忽开”。所为诗文都“继往开来,自成一家”(曹籀《定庵文集序》)。其诗尤“奇境独辟”,“为近代别开生面”(林昌彝《射鹰楼诗话》)。部分诗作以直抒或象征手法暴露社会黑暗、讥嘲官场腐败、抉发时弊,呼唤改革;大部分诗则表达了深沉的时代危机感、浓郁的孤独感,和对腐朽现实的憎恶、对美好世界的憧憬。意象独特,联想丰富,语言瑰丽,“声情沉烈,恻悱遒上”(程金凤《己亥杂诗跋》)。《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咏史》、《又忏心》、《夜坐》、《秋心》等均为名篇。由三百十五首七绝组成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更是诗歌史上奇作。对晚清诗人如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南社诗人如柳亚子、高旭、苏曼殊、姚锡钧、潘飞声等产生广泛影响。小说家曾朴也称其“全力改革文学”,“实是新文学的先驱者”(《译龚自珍〈病梅馆记〉题解》)。近人钱仲联则谓“其诗笔乃横扫一世之彗星,光芒辐射,拔奇于古人之外,境界独辟。其瑰玮之形象,如天马蹑云,不同凡骥”(《论近代诗四十家》)。所著文、赋、诗、词,辑为《龚自珍全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本传、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纪》、孙文光《龚自珍研究资料集》、郭延礼《龚自珍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