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郑声淫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郑声淫

古代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语出于《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淫”,据杨伯峻《论语译注》释“乐而不淫”云:“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淫祀’、‘淫雨’。”“郑声淫”,就是抨击郑声太滥太甚。所以孔子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对“郑声”深恶痛绝之情,溢于言表。什么是“郑声”?古代说法很多。汉许慎曰:“郑国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故‘郑声淫’也。”(《初学记》卷十五《杂乐》第二于“叙事”下引《五经通义》)他以为古代郑国地区男女生活比较放浪,因多情歌,故称之为“淫”。朱熹《诗集传》则直接以为“郑声”指今本《诗经》中的《郑风》诸诗,因其中多言男欢女爱,故直斥之为“淫”而“放之”。但是稍加考察,显然不合事实,因为孔子以为《诗》三百篇,包括《郑风》诸篇在内,一概列入“无邪”雅正之列,怎么会自相矛盾,斥之为“乱雅”之篇呢? 又陈启源《毛诗稽古篇》云:“夫子言‘郑声淫’耳,曷尝言‘郑诗淫’乎? 声者,音乐也,非诗词也。……乐之五音十二律长短高下皆有节焉,郑声靡曼幻眇,无中正和平之致,使闻之者导欲增悲,沉溺而忘返,故曰‘淫’也。”陈说从音乐入手来解释“郑声”,说法比较新鲜,有某些合理因素,但他又把歌词与音乐机械割裂开来,不合孔子常常诗乐并称的习惯,“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他于《郑风》不可能只取其诗而排斥其乐。而王夫之《四书稗疏》则以为“郑声”之“郑”,是郑重、重复之意,他说:“郑,郑也,其非以郑国言之明矣。”不过王说不顾古代郑卫之音并提的情况,强作解语,显然也不合当时的艺术实际。事实上,“郑声”是指其时一种新兴的民间歌词曲调,犹如现代的流行音乐之类,情思比较放浪,节奏比较浮靡,听者为之沉湎,它不符合孔子“乐而不淫”的中和美学原则,所以才斥之为“淫”。《礼记·乐记》载魏文侯“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吕氏春秋·孟春纪》也说:“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可以想见其格调。然而孔子对于郑声这类新兴的流行艺术,不加具体分析而一概斥之为“淫”,认为不合雅正标准就坚决排斥,有明显的复古倾向,观点和态度不能说是适当的。在此后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一些正统文人,往往依据这一口号来反对民间声乐歌诗,反对爱情作品,甚至反对新兴词曲、戏剧和小说等,其消极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