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 金针诗格》新诗鉴赏
诗论,一卷,旧题唐白居易撰。居易见《白居易集》。
此书讲诗格不只从形式、格律上着眼,已涉及内容问题。如“诗有五理”条所说“五理”均指诗作之思想内容:“美:‘都来消帝道,浑不用兵防’,美君有道德,以服远人;刺:‘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去尚征徭’,刺赋敛之重也;规:‘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规圣人行号令有不明时;箴:‘日暮碧云合,佳人期不来’,箴佞人进而使贤人不仕也;诲:‘明河川上没,芳华露中衰’,诲明时草泽中,贤人不得用也。”
因为重视作品内容,因此提出“炼字不如炼意”,并把“意”分为“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颂美箴规之类是也;外意欲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内外含蓄,方入诗格。”作者较为明确地把诗人要表达的主观感受和藉以表达主观感受的外部景象分开。
书中所提到的“诗有五忌”,反对“格弱、字俗、才浮、理短、意杂”,也是颇有见地的。
在众多诗格著作中,此书是较好的一部,但不可能是白居易所作,因为书中所引诗句多为晚唐之作。如“桑柘”一联即出自杜荀鹤诗。在“诗有内外意”条中又引“梅圣俞”(宋之梅尧臣)之语,更可显见。可能因为书中重视诗的社会作用,故托名于白居易。
“诗格”而以“金针”名之,自诩有度人以“金针”之意。从篇中所举例子来看,当是用于科举考试,自盛唐以后,进士考试较为重视参加者的写诗能力。
此篇在《郡斋读书志》就有著录,作三卷。宋人范温在《诗眼》中曾引此书,大约此书出于晚唐或五代人之手。
有明胡文焕所编《格致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