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诗笔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原是南北朝至唐代文体分类用语。如《南齐书·萧子懋传》:“及文章诗笔,乃是佳事。”原来南北朝时,人们习惯以文、笔相对称,文指押脚韵的诸种文体,如诗、赋、颂、赞、铭、箴等,笔指不押脚韵的诸种文体,如诏、策、章、奏、书信、议论文等。由于当时诗歌创作风气极盛,士大夫阶层“终朝点缀,分夜呻吟”(钟嵘《诗品序》),诗成为“文”中最主要的体裁,因而又流行“诗笔”之语。如梁刘孝绰兄弟中孝仪行三,长于笔,孝威行六,长于诗,孝绰乃云“三笔六诗”(《梁书·刘潜传》)。又沈约长于诗,任昉长于笔,故世称“沈诗任笔”(钟嵘《诗品》中)。萧纲《与湘东王书》亦云:“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夜琴昼瑟,是自娱怀;晓笔暮诗,论情顿足。”诗、笔的区分,也体现了当时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萧绎《金楼子·立言》云:“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系将诗歌作为文的代表。又云“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意谓诗歌应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质和感染力量,又有美丽的藻采、和谐的声律,其语反映了当时人对于诗歌类作品审美特征的认识。至于笔中诸体,多为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文体,当时人也要求它们具有语言色彩和声音之美,讲究骈偶、用典、词藻和声律和谐,故虽是实用文体,但也常常兼具审美因素,可供欣赏,“并为入耳之娱”,“俱为悦目之玩”(萧统《文选序》)。不过诗的审美性质更为鲜明。唐代诗歌创作亦非常兴盛,诗笔一语仍然流行。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陶翰:“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今陶生实谓两全。”赵磷《因话录》卷三:“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后来情形渐渐发生变化。由于古文运动开展,唐宋古文家都自称所作散文为古文,或径称为文,于是无韵之作不再称为笔而称为文,南朝文笔、诗笔对举之义渐湮,而代之以“诗文”。如宋初宋白《玉津杂诗》有云:“坐卧将何物? 陶诗与柳文。”(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引)指陶潜诗、柳宗元文。于是诗笔一语逐转为专指诗歌。如王安石诗:“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定安身比泰山。”苏轼诗:“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