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聊斋诗集
诗别集。五卷,续录一卷。蒲松龄撰。松龄一生撰著小说,诗文乃其馀事。松龄去世后,张元为撰墓表,言其有“诗集六卷”。其孙蒲箬为撰行述,言其有诗“千馀首”,但因家贫,未曾刊刻。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卢见曾编纂《国朝山左诗钞》,录其诗十九首,此为蒲诗初次刊刻。仁宗嘉庆(1796—1820)间,山东学政张鹏展编纂《国朝山左诗续钞》,于蒲氏裔孙处得聊斋诗五卷,又录其诗十三首,并为《聊斋诗集》作序,将原稿璧还蒲家。宣宗道光(1821—1850)间,冯继昭编纂《般阳诗萃》,录蒲诗一百四十五首。德宗光绪九年癸未(1883),潍县高翰生《跋聊斋诗集》云:“癸未夏,搜集齐鲁先哲遗书,陈晋卿出是编见贻,谓此获自蒲先生后裔;手割数首入桑梓之遗,其馀不忍弃置,属余亟为表扬。余受而读之。见其签共五册,计一千二百九十五首;中更兵燹散佚,仅存九十七首,为一册。按年编次,起辛卯(应为庚寅)迄甲午。”此为作者临终前五年之诗。另外,蒲诗集亦以抄本相传,蒲家传抄之“五册本”于文宗咸丰(1851—1861)间、穆宗同治(1862—1874)间散逸。蓬莱栾调甫藏有手抄残帙一卷,存诗起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迄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凡二百三十一首。淄川孙锡嘏手定《聊斋诗集》上、下卷、存诗三百五十五首。今人路大荒在1956年夏“假得淄川友人所藏《聊斋诗集》五卷,后附《诗馀》一卷。存诗五百三十三首,除第一卷外,均按年编次。起乙卯(1675)迄甲午(1714)”(《蒲松龄集·编订后记》)。在此基础上,路氏“把前后所得,去其重复,依《聊斋诗集》例,按年排比,分为五卷,并将原有张鹏展序列在前面(按现在印本将张序放在最后)。至于一些不能确定年次的,则另辑续录成一卷。共存古今体诗凡九百二十九首,统为六卷”。“在排印期间,又假得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聊斋诗文集》旧抄本,内中除与上述各本重复者外,有十馀首为《诗集》所无,但因不能确定写作年次,故只得均收入续录中”(《编订后记》)。此集起于康熙九年庚戌作者三十一岁时,终于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作者逝世前一年。此《诗集》收入《蒲松龄集》中,有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