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王令
初字锺美,改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五岁,父母皆亡,为叔祖王乙携至广陵(今江苏扬州),遂占籍焉。少好任侠,乡里畏而服之。里中之人满执中诮其非是,遂自悔,折节读书,从执中兄满建中学。十七岁离其叔祖别居,自谋衣食,家于瓜洲,聚徒教授于山阳、天长、高邮等地。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被召入京,道出淮南,过高邮。令投书并赠《南山之田》诗,为安石所欣赏,令在高邮,从名士孙觉游。至和二年,任高邮军学官,不久辞去。知军邵必怜其贫,馈以赆,不受,又举其节行荐于朝廷,不报。嘉祐二年(1057),移家江阴暨阳,聚徒讲学。嘉祐三年,经王安石介绍,娶安石妻妹吴氏为妻。嘉祐四年,在常州聚徒讲学;六月初,病卒。王令才高命短,遭遇不幸,一生处于贫困之中。令又非拘谨固穷、安贫乐道之士,其胸中蓄积的磊落不平之气、悲慨愤懑之情,皆借诗歌一吐为快,故其作品中揭露与抨击政治的腐败黑暗、社会的不平不公,反映人民的痛苦和哀哀无告的情景,皆情词迫切、入木三分。如《和洪与权逃民》诗在揭示人民生活的悲惨与社会不公的同时竟鼓动人们反抗,这在诗史上是不多见的。其他如《梦蝗》、《不雨》、《良农》、《饿者行》、《原蝗》等诗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描写了人民遭受的苦难并力图揭示造成这些苦难的原因。王诗中更多是其抒情写志之作,许多诗中表现了作者为民纾困解难的愿望。如《暑旱苦热》诗表述在天气酷旱苦热之时,纵“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然而“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其他如《龙池二绝》、《偶闻有感》皆属此类。令对韩愈、孟郊十分崇拜,诗云:“努力排韩门,屈拜媚孟灶。惟此二公才,百牛饱怀抱。”(《答束徽之索诗》)其诗风也受到韩、孟影响,构思奇特,格调高古,意境奥衍,风格雄劲。刘克庄言其诗“骨气苍老,识度高远”(见《后村诗话》),大体近之。令亦工散文。诗文皆收入《王令集》。其生平资料见宋人刘敞撰《先生逸事》、清人吕留良《王令小传》、金镇《王令传》,今人沈文倬为撰《王令年谱》,附《王令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