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李白和他的诗歌
研究专著。今人胥树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本书具有作家评传性质,无序跋,全书七章二十一万字。第一章李白的时代和家世,叙述中除有主线突出的优点外,且能够注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第二章漫游生活的开始,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起,写到他离开安陆北上游历太原为止。第三章青春和欢乐的歌,集中评赏前章所述时期李白创作的诗,着重谈了《江夏别宋之悌》、《荆门浮舟望蜀江》、《渡荆门送别》、《江行寄远》、《荆州歌》、《杨叛儿》、《白头吟》、《长干行》诸诗,或引前人评论,或将诗之草稿与定稿比较,或剖辨李、杜同类题材作品之得失,行文灵活,颇能启发思考。第四章北上东鲁和三入长安,从所叙时间上上接二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提出李白三入长安说,并定李白第三次入长安为天宝十二载(753),对此作了初步考证。本章写法仍是结合诗人经历和思想变化来论析其作品,对李诗特色有深入探讨,并据以重新整理《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一诗,可聊备一说。第五章情感的升华,第六章情感的表现,回叙北上东鲁至三入长安时期的李白诗歌,方法是以之与其以前的诗相比较,并将本时期前后两阶段的诗相比较,五章着重谈反映李白政治见解的诗,六章着重谈描写一般日常生活的诗。其中第五章涉及《行路难》、《蜀道难》、《日出入行》、《远别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襄阳歌》、《古风》等重要诗篇的主题思想,对向来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论证,尤其富于启发性。第七章晚年:今日之日多烦忧,叙述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离京南下以后的生活与诗歌,仍以游踪为纲而创作为纬,最后以杜甫《不见》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作结。本书正文以叙与论为主,而于章末注文中作考据辨析,参考大量历史资料和前人见解,对许多具体问题(如《菩萨蛮》、《忆秦娥》二词、《笑歌行》、《悲歌行》等均非伪作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著者熟习李白诗歌与史料,颇多真知灼见,且思想活跃,文字洒脱,故本书可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