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读杜诗说

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读杜诗说

论杜专著。二十四卷。清施鸿保撰。鸿保(1804—1871)字可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著述甚丰,但多散佚,其中《读杜随笔》八卷,疑即为《读杜诗说》。本书系一部手稿,后被张慧剑于杭州偶然购得,并经张氏校订标点,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书前有作者手稿二帧和张氏《关于〈读杜诗说〉》一文。因该书以订正仇氏注之失误为主,故书中诗目、卷次悉依仇注,计五册,二十四卷。前二十三卷分论诸诗,不抄原诗,只列有关仇注文字与自己评论笺释文字,共论及杜诗六百七十三首。第二十四卷为总说,分上下两卷,今仅存上卷。书中凡辨正仇注之处,但曰“注”,其馀各仍原注标出名或字,统称为“说”,惟赵次公、朱鹤龄,王嗣奭、钱谦益四家独标以“赵说”、“朱说”、“杜臆”、“钱笺”,凡是施氏辨正之处,则标以“今按”字样。施氏认为仇注虽有“援引繁博,考证详晰”的优点,但“读之既久,乃觉穿凿附会,冗赘处甚多。且分章画句,务仿朱子注《诗经》之例,裁配虽匀,而浑灏流转之气转致扞格;训释字句,又多优侗不晰语,诗意并为之晦。间附评论,亦未尽允,甚有若全未解者”。于是他在平日读仇氏及诸家注时,“遇有臆见辨正者,辄识页上空处,久而遂多”,遂成此书,并以“读杜诗说”题之。本书在驳难诸家注释时,不乏个人新见;纠误之中,又常有作者自己的考证或申说自己的体会,因此可将此书视为施氏记录自己多年研究杜诗心得的一部札记。但由于杜诗博大精深,注解并非易事,施氏在反对仇注穿凿的同时,有时专为与仇注立异,亦有失之穿凿者。另外,施氏对旧注诸家于杜诗所作的一些较深的合理探索,未能细心体会,反于浅常处求解,亦是一病。该书版本有:清同治九年(1870)手稿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铅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