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比较诗学
“诗学”(Poetics)一语,原为亚里士多德一篇文章的名称,后泛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则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超越国家和学科界限,在不同的文学理论之间、在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理论之间证同辨异,溯源追流;旨在从不同的作品或理论中抽取或筛选共同诗学。有人认为,历史考察(法国学派的旨趣)和批评或美学思考(美国学派的旨趣)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便会导致比较诗学的诞生(艾田蒲《比较不是理由》)。关于中西比较诗学,目前存在两种趣向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中西诗学性质迥异,这就决定任何相似均属偶然,而且令人误解。朱利安(FrancoisJullien)主张在两者的根本点上进行比较,揭示中西两种传统潜在的设想,及其决定文学理论发展的方式。如此比较往往会有宏观的结论产生,如说“西方诗学试图提供一种客观的作品分析,中国诗学则希望通过暗示增加读者的乐趣”(朱利安《暗示的价值》),“西方的特点是以科学的方法去发现新的事实,东方的特点则是诉诸直觉的方法”(诺思罗普《东西方的遇合》)。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各种层次、以各种角度比较,无不适宜,无不给人以启发。刘若愚说,中国诗学如与西方诗学比较,可提供“富有成效的比较点”,可使两种传统的特色益加彰明,还可借以发现两种传统的“潜理论”,即“关于语言、诗歌、诗学和阐释性质的未曾明言的设想(the unspoken pre-suppositions)”,更进而“为开展真正的比较诗学铺平道路,避免欧洲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的干扰”(《语言·悖论·诗学》)这种意见并不排斥辨别异点,而是更强调异同之点,均可比较;它也不排斥察其根本,而是更强调根茎枝叶,均可考察。实践证明,后一种意见比较正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