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醇美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醇美

古代诗学概念。醇美,是指诗味的醇厚隽永、精美可口。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司空图以韵味论诗,标举“味外之旨”。“醇美”之味在“咸酸之外”,所以“醇美”也是“味外之旨”。味原本于意,意咀而有味。“醇”,非指齿牙之间口味的浓厚而腻,而是咀嚼过后馀味的隽永而长。诗如何才能有“醇美”,司空图以为必须“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形象可感,近在眼前,涵蕴深厚,妙意无穷,故“近而不浮”。境界超远,言所不追,远中有远,思与境谐,故“远而不尽”。只有这样,才有“韵外之致”。这样的诗,才是“全美”之诗。“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全美”,也就是“醇美”。宋代杨万里《颐庵诗稿序》说:“夫诗何为者也? 尚其辞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辞。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辞去意则诗安在乎? 曰:去辞去意而诗有在矣。然则诗果焉在? 曰:尝食夫饴与荼乎? 人孰不饴之嗜也? 初而甘,卒而酸。至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杨万里继承了司空图“醇美”韵味之说而加以具体发挥。“醇美”,首先要求作者笃于朴真,情感深厚。虚情假意,是写不出“醇美”之诗的。其次是要求在表达时以象传意,神馀象外,不能语尽意尽,一览无馀。司空图的“醇美”诗味说,对宋严羽的“妙悟”说和清王士禛的“神韵”说,都有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