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真我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明王世贞《邹黄州鹪鹩集序》:“盖有真我而后有真诗。”先是宋元之际随着对师古拟古现象的批判,对文学艺术个性特征的认识也有所加深。金王若虚《论诗诗》云:“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已觉祖师低一着,纷纷法嗣是何人?”元胡祗遹《跋元李诗轴》云:“大抵我辈自有胸中之妙,古人笔法自当遍修,直至自成一家,乃有真态。”他们均强调诗文之真的个性特征。至明代,复古拟古之风较宋元更甚,然对复古拟古的流弊的批判亦深了一层。李梦阳在《诗集自序》中提出“真诗乃在民间”,把真诗与真情相联系,但还没有认识到文学中一己之真的意义。发展到王世贞,才明确提出了“真我”之说。其《邹黄州鹪鹩集序》批评了“矩镬往昔,一循北地(李梦阳)、历下(李攀龙)之遗则”的现象,指出:“此曹子方寸间先有它人,而后有我,是用于格者也,非能用格者也。……盖有真我而后有真诗。”他明确地将“真”与“我”相联系,要以格调为己用,用以表现一己之“真我”。当时徐渭曾尖锐地批判复古拟古的现象,称:“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屠隆亦标举“诗非他人声韵而成”(《与友人论诗文》),李维桢提出“学焉各得其性之所近,成其才之所宜”(《沧浪生集序》)。他们虽没有标明“真我”,但意指相近,均体现了明万历前期文学批评的新精神。“真我”之说对稍后公安派的崛起有直接影响,袁宏道标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精神正在于表达一己之“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