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作名·悲愤诗
汉诗篇名。蔡琰作。始载于《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蔡琰是东汉学者蔡邕之女,博学多才,妙于音律。董卓之乱中,为胡骑所掳,流落南匈奴十二年,嫁左贤王,生二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用金璧把她赎回,改嫁屯田都尉董祀。《后汉书·董祀妻传》说她“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第一章为五言体凡一百零八句,第二章是骚体共三十八句。五言体诗以自述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乱世画面,记录下了诗人被掳入关、身陷胡中十多年流寓生活的悲惨踪迹,以及回乡后自感鄙贱常患忧惧的精神创伤和内心痛苦。逼真的细节、典型的事例、充溢悲剧气氛的环境场面,多种艺术因素的浑然组合,不仅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悲愤难抑的思想感情,也使长诗蕴有深广的社会、历史涵义,从而有着“史诗”的价值,称得上是当时文人五言诗的杰作。清人沈德潜评曰:“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古诗源》卷三)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作者身世经历多有不合,学界大多认为非蔡琰所作。